谷歌團隊在易科的硅谷研發中心里洽談許久,比計劃中的時間還要久。
傍晚時分,拉里和施密特等六人告辭離開,今天被拉來的安卓之父魯賓則是站在易科的隊伍里揮手告別,他已經被三臺原型機深深的吸引住了。
創始人拉里、施密特、工業設計總監艾倫乘坐同一輛車,回去的路上討論了易科的手機設計。
施密特本想拿一臺原型機回去把玩,但被方卓以容易泄密的理由拒絕。
他坐在車里,回味著會議室里的觸感,對艾倫說道“我們的手機呢”
今天來易科這里發難是帶著家伙的,結果壓根沒掏出來。
艾倫從口袋里拿出谷歌自行設計的手機,正是當今市場上主流的設計,上面是屏幕,下面是全鍵盤,只是,這屏幕換成了電容屏。
施密特接過手機,玩了幾秒又有點嫌棄的遞回去“易科的那個手機摸起來滑滑的,你的手機怎么又難看又粗糙”
艾倫滿腹牢騷,要手機之前是“我們的”,現在就變成“你的”,這手機最終的設計方案也是經過你們高層認可的啊
他默不作聲的從另一個口袋拿出終版設計,這一款很厚,是兩層的滑蓋設計,優點則是保留鍵盤的情況下讓電容屏最大化。
這才是今天的大殺器
本打算先拿出第一款,然后再用這一款做對比,以此震撼到易科
沒想到人家方總也是這么想的,但他拿了市面上十款主流手機擺在桌上,再用易科設計的三款手機來對比,毫無疑問的擊潰了谷歌的心理防線
大殺器變啞彈,艾倫也是有苦說不出。
施密特倒是沒有繼續責難,他和拉里討論道“拉里,易科的手機好看固然是好看,但你覺得消費者能接受觸屏鍵盤嗎沒有實體鍵盤,總覺得少點什么。”
拉里先說視覺感受“如果我買手機,這一堆產品里第一個拿到手里的一定是易科的手機,一塊全屏幕的手機在一堆可憐巴巴的小屏幕競品里太顯眼了”
他說到這忽然扭頭詢問艾倫“實驗室產品總是會領先市場,艾倫,你認為易科這樣的手機有可能真正面世嗎”
艾倫公允的評價道“3號機的屏幕想要面世恐怕要很久,考慮到易科手機最少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才能放在市場里討論,2號機即便到時可以商用,這個成本也極可能不被消費者接受,1號機的4英寸成本依舊會相對的高,但距離商用是可以討論的。”
他想了想,又說道“易科的手機設計很驚艷,可是,今天這個除了系統之外也只是個半成品,電池的熱量、信號的優良、硬件與系統的適配,這些都很考驗易科的團隊。”
施密特微微點頭,也確實對十分鐘左右感受到的手機熱度有印象。
他詢問道“所以,這是一個花架子,對嗎”
“你們系統開發的進度這么遲緩,易科短時間內能拿出這樣的設計,我很難不給出一個高評價。”艾倫沉默一會,由衷的說道,“它,嗯,它們真的很漂亮。”
拉里這時也談到一個細節“我趁著2號機剛開機不卡頓的時候試了試觸屏的鍵盤按鍵,意外的流暢,易科很顯然不只是在埋頭設計,而是在對一個不成熟的系統做盡量成熟的適配。”
這其實也正是打動了施密特這位的地方。
極短的時間、漂亮的設計、對安卓系統的研究、對手機市場的熱忱,這些都是易科展現出來的優點。
再加上,方總這個人也很有力道。
谷歌需要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切入點,而方總恰恰知道谷歌顧忌的競爭對手是哪一方。
如果把這樣的公司和這樣的人推向微軟呢
誰知道方總能不能說服微軟來做一款基于n的操作系統
硅谷從來不缺乏天才,也不缺乏被天才改變公司決策的故事。
施密特反復衡量,谷歌真的需要易科手里的投票權嗎
易科又不是要拿這投票權來掣肘什么,反而,它很需要己方的資源和配合,而谷歌已經擁有著極大的主動權。
與其冒著讓競爭者再添一個出色助力的風險,不如繼續11大于2的合作。
谷歌回想著1、2、3號原型機的設計,感嘆道“易科的設計難道是一種激進的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