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方卓和汪延都在耐心等待下文。
張曉龍像是思維卡了殼,好一會才補全這句話“就是不太賺錢。”
一個有很多人使用但不賺錢的產品。
張曉龍又沉默兩秒,繼續說道“方總,如果是做一款產品,我有信心,但像你說的那樣,直接與企鵝競爭,可能不只是產品的問題。”
不是他想推卸責任,是如今的企鵝幾乎沒法匹敵。
從企鵝上市到現在,它不是沒遇見挫折,但看看讓它挫折的都是誰
是阿里的馬總,是面前的方總。
即便如此折了兩陣,企鵝還是那種是那種每一季財報公布都比上一季快速增長的公司。
“我明白你的意思,這是一次全方位的競爭,但話說回來,不管如何全方位,歸根結底也要看產品如何,你既然對產品有信心,那圍繞你的信心所打造的競爭力就不會差。”方卓說道,“你先試試,試到明年不行再換。”
他也比較直白。
如果效果不如預期,是會換人的。
曾經的微信不是第一款移動通訊軟件,國內的米聊更早,而它倆都受國外kik軟件的影響。
kik是一群加拿大的大學生開發,在推出軟件的15天之內就獲得了100萬用戶,它的“跨平臺”“免費”通訊軟件確實擊中了用戶的心理。
但如張曉龍的憂慮和他說的一樣,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
張曉龍一聽“不行再換”反而來了精神,這才點頭道“方總,那我可以試試。”
汪延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方卓微微一笑“大家都是試試。”
“公司名呢總不能用項目代號。”汪延提了個問題。
現在這款項目的內部代號是,按照字母排序,正好在q前面。
方卓沒什么猶豫的說道“易信。”
汪延聽到是“易”字打頭,立即再次明確老板心里的定位,現在也就易科和易購,要不,申請一下把新浪改成易浪算了。
張曉龍聽到“易信”兩個字,沒有考慮權力地位的事情,第一反應是可能來自于華夏移動的“飛信”,這個是“信”字結尾。
飛信如今的用戶量也很大,它從前年也就是07年推出到現在,號稱5億注冊用戶和1億活躍用戶,體量發展優勢有點類似于企鵝的流量優勢。
只是,飛信在移動用戶之間是免費的,給電信和聯通號碼的用戶發送短信需要付費。
以及,飛信到現在誕生3年也不支持另外2家用戶注冊。
張曉龍既然開發通訊軟件,自然也有對市面產品的考察,他覺得飛信如果能拋開門戶之見,繼續優化產品體驗,這個賽道可能就不需要再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