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企鵝的官方數據,來信2月底突破1000萬,如果數據為真,6月中的200萬雖然比不上易信,但單月平均超過600萬的增長相當迅速,幾乎是易信增長的2倍。
背靠企鵝的來信仍然具備很強的威脅,涉及到核心領域的企鵝不可能放棄。
按照張曉龍在會議上的話,企鵝這是到了“背后就是莫斯科”的地步,今年上半年的力度已經堪稱瘋狂,導流與轉化的強制性相當大。
但是,如同易信遭遇了用戶群體的上限問題,來信顯然也是存在問題的。
“一天轉化100萬,一個月30天就得3000萬,結果它從2月到6月的四個月才漲了100萬,說明企鵝的瘋狂是無法持續的。”
“我們變慢,企鵝在導流結束之后也會變慢,下面一段時間要拼一拼用戶口碑,不光是用戶量,還要注重活躍用戶這個參數。”
方卓參加易信的會議,結果大家大部分時間都在聊企鵝與來信。
等到這方面聊的差不多,張曉龍才提到阿里的“來往”。
“阿里是有實力的,電商很厲害,電商里的旺旺也很成功,但這個通訊軟件嗯,它顯然也是學習性很強。”
阿里的“來往”全面吸收了市面上兩款重磅產品的成功經驗,語音與文字就不用說了,什么“已讀”“朋友圈”都是原封不動,再加上冒頭的差異化“閱后即焚”,看起來也是似模似樣。
只是,你易信朋友圈,他來信朋友圈,我來往朋友圈,到底是要有幾個朋友圈
在易信的4000萬與來信的200萬之下,“來往”想要突圍僅憑那么一些不夠核心的差異化顯然是不太夠的。
如何突圍,這是任何一個殺入通訊領域的公司都要思考的問題。
在c轉向移動的這個關口,僅從四大巨頭的用戶基礎來看,企鵝最強,百度次之,阿里再次,易科反而是最弱的。
但是,易科憑借和營造兩大熱門事件,早有籌備的率先沖出,又引入了運營商的資源,現在已經是第一身位。
阿里不缺用戶,或者說,所有的巨頭都不會缺用戶,只是,跨領域作戰的競爭壓力確實很大,轉型工作確實很難。
張曉龍在會議上侃侃而談,以一種有待觀察但可能威脅不大的態度評價了阿里的動作。
甚至,他在會后反而是聊起另外一家遲遲沒有動手的百度,態度上更為重視。
“方總,我覺得像百度貼吧那種活躍的用戶量,它不可能沒想法,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動手。”張曉龍頗為凝重。
“什么時候動手”方卓想了想,“過幾天我大概能見到李彥泓,我當面幫你問問。”
他覺得百度也許會動,又覺得它或許還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這樣好嗎”張曉龍遲疑,最主要的是,能信嗎
“問問也不吃虧,正好,ys與百度也是要有接洽的,我這次就帶著戚赫,順帶幫人聊聊收錢的事。”方卓如此說道。
張曉龍再遲疑,但這次沒問出來,只是在心里琢磨,不會是方總又想發作了吧,人家都說是要挨個來的。
不只是他有這樣的想法,連李彥泓本人
沒過幾天,當李彥泓在申城會議現場見到滿場嘉賓卻沒有馬伝和馬華騰的身影時,也不禁滴咕,那兩位是真和方總勢如水火了
上一次的阿里事件有些朦朧,解決的方式相對平和,內里真相也不知是什么。
“嗨,方總。”李彥泓轉了一圈,打了一圈招呼,扭頭就見到易科掌門人的到場。
百度與易科關系其實一般,有過屏蔽搜索,也有投資搜狗的競爭,但比起來,最起碼是能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