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汽油男快飛紐約了。
冰芯兩種方案的并行驗證得到了高層的同意,董事長、ceo、聯席ceo、cto,懂行的與不懂行的都勉強接受這次的和稀泥。
這也意味著,冰芯需要在廬州建設集小規模工程化、工藝驗證與生產驗證為一體的中試實驗線。
關于這條實驗線的意義與投資,冰芯通知了各大股東,順帶著就正式提及了上市計劃與最后一次融資。
從03年至今,冰芯已經發展為全球第四大的晶圓代工企業,今年的營收預計突破30億美元,同比預計增長110。
在冰芯的前面是收購了特許半導體的格芯,按照idc的預估,它今年營收有望3億美元,不然,今年或許就是冰芯進入世界前三的一年。
而在冰芯后面是兄弟單位中芯,它今年大概在1億美元上下,同比也是增長了的。
至于第一的臺記,idc預估它今年營收會超過130億美元。
僅看營收,第一是獨兩檔,第二到第四差不多還在一個檔位,再往后第五又一檔,隨后又是斷崖式數據。
隨著芯片制程往前推進,不少晶圓代工企業已經在顧慮資金的投入,而在金融危機之后,ad、ib都在剝離代工業務,行業集中度是在上升的。
但規模大不代表技術強,排在后面的三星技術就強于冰芯,更不用說中芯了。
大而不強也是行業存在的現象,不然,特許半導體就不會賣身。
冰芯這次對股東的通知得到了積極的響應。
早該上市了啊
看看人家中芯,當初3年多就上市,你這冰芯都是兩倍的時間了
早就該考慮股東的回報了
算你方總良心未泯
只是,這所謂最后的融資
股東們先喜后驚,如今的冰芯還需要融什么資這不是花錢買上市不是把未來自己的錢現在就掏出來一部分嗎
這樣的融資計劃遭受了質疑,但沒什么用,冰芯方面通知了董事會時間,邀請大家見面商議,然后便是各家都確定不會缺席。
而等到大家都確定后,冰芯又傳遞了企業現狀信息,包括具體的2北美、11歐洲、1亞太不含中日、17華夏、日本的客戶分布等內容。
不管從客戶分布還是應用分布,冰芯的未來前景都還是比較出色的。
且不算比肩臺記,未來五年,營收上坐三望二,這有很大的可能實現。
冰芯董事會定在10月10日,時間上還有一陣,部分股東之間也就有所溝通。
方卓對于這次會議沒什么預期,該掏的錢一分都不能少,發展企業哪有不花錢的,況且,這還是花大家的錢辦大家的事。
9月下旬,申城半導體忙碌依舊,國產設備廠商們聚集在張江的半導體高地,轉悠來轉悠去,既高興又焦慮的等待著冰芯的招標通知與標準。
這一次真是大活,而搭上這一次,后續可能就是不間斷的大活
由于這樣的意義,方卓的恒隆23辦公室里真是收到了不少精心準備的禮物。
大家都知道他有錢,所以,禮物就變著法的搞意義,既有金錢屬性,也有人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