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必要跟隨蘋果的戰略,它的這個戰略未必就能成功。”戚赫指出虞總例子中的不完善,“自從喬布斯去世,蘋果在手機上的創新就比較停滯,過去兩年里不管是廉價ihone還是加大版ihone,口碑和股價都在下滑。”
他不急不躁的說道“從去年到今年,不少媒體就在報道蘋果的內部造車計劃,這種關頭并不排除它需要新的概念和故事來支持股價,我的意思是,蘋果造車是真,但蘋果到底集中多大精力和多大決心來做成這件事也值得商榷。”
虞紅點點頭,把話接過來“所以,只是探索可行性,我希望大家考慮公司更長遠一些的未來,包括張總在內,我們提車不是想從車出發,而是認為它可以作為一個未來科技發展的有效載體,能夠很大程度上發揮我們的優勢。”
“而到底行不行,前期的付出是難以避免的,立項只是最大化的來凝聚研發力量。”
“不光國外有這方面的動向,國內也有不錯的政策,而國內的汽車廠商,像比亞迪,它去年推了個542戰略,要做百公里加速5秒內、全時電四驅、百公里油耗2升以內的電車。”
“相較于傳統油車,電車從行業壁壘和核心技術上已經有很大程度的規避,這同樣是一個不錯的產業加速的機會。”
常務副總裁的態度很溫和,面對反駁沒有情緒,只是介紹自己注意到的情況。
這時,歐洲總裁潘犇笑了一聲“我有時候從機場回來倒是能經常看到比亞迪的出租車。”
這話里對著老上司拿出的新例子就有一絲不以為然。
“巴菲特不是還大舉買了比亞迪的股票,這個行業肯定需要積累。”華夏總裁劉強咚出聲,他也是這一周下功夫研究了電車與ebg的訴求,而這是因為方總上次總辦會議提到虞總與ebg。
他繼續說道“我感覺整體立項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怎么做,蘋果那個負責泰坦計劃的史蒂夫扎德斯基,他說蘋果要打造一輛沒有方向盤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這是不是太超前了如果以這樣的目標來做車,那我明確反對。”
“但如果循序漸進,結合我們在芯片設計、芯片制造、系統生態與算法甚至人工智能的優點,我投虞總一票。”
劉強咚在今日主題上開辟出一個細分方向,到底是以哪種方向來立項。
張亞勤贊許的看了眼這位易科華夏總裁。
虞紅依舊不動聲色。
“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汽車,那得是5級別的車,所以,我就覺得庫克是在想辦法鼓吹蘋果的新故事。”戚赫說道,“造車是個重大投入,雖然張總和ebg認為這是未來科技的載體,但相較于這樣的重資產,我更傾向于機器學習本身的突破,投票的話,我肯定投這個。”
會議室里的討論氛圍漸漸濃厚,這是張亞勤首次感受到高層們對造車提議的重視,而關于激進式與漸進式的目標表達也讓他有所思考。
方卓一直是聆聽的姿態,沒有太多的參與討論。
因為公司的問題,他實際上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對于未來的規劃更多的是著眼于五年而非更長久的時間,相對而言的是對公司研發投入這一機制的樂觀。
等到大家討論的熱情漸漸斂去,方卓放下承載了自己思考的茶杯,緩緩說道“我不贊成激進的造車計劃。”
老板一出口,會議室里徹底安靜下來。
而這一句就似乎奠定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