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關錦嘛,她是當初《贏在華夏》許懷哲的學妹,京城財貿畢業,英語口語在校期間練得不錯,再加上相當扎實的財務能力,這一趟也算入職后真正入了方卓的眼。
方卓簡單關心了下兩位的倒時差情況,然后就給他們分配起任務來。
“楊琬,大家對這邊的市場都比較陌生,趁著M1這幾天的手續還沒下來,你多培訓培訓其他五個人專業詞匯上的使用。”
“還有,這一趟,加你六個人頂多就分成兩撥來和渠道談。”
“美國太大了,不同州之間的很多情況又不同,我們現在的時間很寶貴,沒法細致鋪貨,主要目標就是全國性的連鎖商超。”
“高層方面我來找關系談,需要你們對接的時候不要一問三不知。”
楊琬聽完這些話,覺著將要面對的情況挺空白,可他還是咬牙應了下來,不同職能的分工就是這樣,老板管他的部分,員工就得也自己的部分。
老板要是連商超情況都能從上到下弄得明明白白,那還要自己這些人干什么?
“方總,那這兩天我也帶人去實地走一走,打聽打聽。”楊琬開口道,“聽說紐約還有唐人街,如果商超一線不好摸情況,那我就問問這里的人。”
方卓眼睛一亮,有道理,不過自己對唐人街的情況也不了解,想必那位IDG的史密斯副總裁同樣不會清楚,這方面想找人的話,不知道國內有沒有脈絡。
他沉吟了一會,一時無法確定,只先說了說自己對國內商超的情況給楊琬作為參考,但這種事失之毫厘,主要還是靠接觸后的了解。
“關錦,你就跟著我,渠道之間的核算由你來負責,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來設立一個盈利線,這條線上都可以談。”方卓沒說出具體的數字,他心里真實的感覺是只要賺錢就能談,“再查缺補漏,提醒我別忘記什么事情的安排。”
M1的定價是319美元,從華夏出口到美國的成本價是240美元,中間差不多是80美元的空間,因為需要考慮不同渠道的通用性,第一個渠道的接觸就比較重要。
不然,不同渠道的價格不同,產品的鋪貨就沒有協同作用,起到的可能還是負面效果。
“方總,下午是要見史密斯先生嗎?”關錦問了一句,很適應角色。
“嗯,史密斯是熊瀟鴿在美國IDG的朋友,我們這一趟得多倚仗他的人脈。”方卓頷首,這是他昨天和潘犇一起確定的事情。
關錦詢問:“那我們要不要備上一些見面的禮物?”
方卓頗有種這位比行政助理還助理的感覺,搖頭道:“嗯,不用,已經帶了些不錯的茶葉和文化工藝品。”
關錦沒有了問題,安靜的繼續聽老板指示。
臨近中午的時候,方卓帶著兩人和另外五位一起吃了飯,談笑間沒給大家什么壓力,只是鼓勵眾人把這當作一次接觸海外市場的好機會。
既然M1選擇進軍美國市場,這些人通過語言關出現在紐約就是抓住了第一次機會。
如果M1在這里的效果不錯,那沒理由放棄其它同樣的成熟市場,比如歐洲各國,那對于眼前的人來說就可能是第二重考驗。
有的時候,人是需要一些運氣,像關錦,她不是這一行人入職最晚的,還有一位市場部的戚赫,他上個月才被招進來,月底就因為口語能力被挑著一起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