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的生意越來越好,靠著一家小小的蜜餞鋪子,不但起了作坊,還在周圍包下了幾十畝種不了糧食的山地,自家種植瓜果,十幾年下來,劉子楓老爹從個窮小子,成為遠近聞名的‘劉員外’。
聽劉子楓說,整個凌水鎮,居然有一萬多常駐人口,更夸張的是,零零碎碎各種大小商鋪,加在一起,不下一百五十家,像劉家這樣占據了某個行業,一條龍的,也有三四十家。
可以說,在凌水鎮,幾乎啥都有。
“一萬多人,竟然有百家鋪子!這哪里還是小鎮?”李賢驚訝的說。
要知道,當初的郭東縣,一個縣也就三四萬人而已,縣城里的商鋪,不算種了菜來擺地攤的,有門臉的那種,攏共也就二十來家,主要就是糧食、鐵器、油鹽柴米等等日常必需品,連個像樣的書畫店都沒有,只有榮寶齋統一銷售奢侈品。
當然,郭東是三等小縣,
可越水縣那樣的一等大縣,全縣12萬人,縣城也絕對沒有這么繁華,絕對找不出一百間店鋪,
更不要說,凌水鎮這里的鋪子,很多是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配套齊全。
“嘿嘿,不瞞兩位,我老家的確算是有錢的,整個東德府的賦稅,倒是有二三成,都來自凌水鎮。”劉子楓略帶自豪的說。
“了不起!”方覺比了個大拇指,
按照行政劃分,一省有若干府,一個府下面,有若干縣,少則三四個,多則六七個,縣下面,還有鄉、鎮,那就更多,十幾個都正常。
也就是說,一個府下面有大幾十個鄉鎮,僅僅陵水一個鎮,GDP就占了全府的20%到30%,
而且才一萬多人,
這放在上輩子,比起改革開放初期的特區還要特區。
“夫子,國家重農輕商,可是……”李賢支支吾吾的提出了疑問。
“重農輕商,不代表不商。”方覺笑笑,封建時代重農輕商其實不算錯,因為物流、交通、信息等等都十分閉塞,條件落后,不具備全國大規模經商的硬件條件。
同時,農田糧食產量也低,除掉賦稅,種田的人往往一年到頭能自家吃飽就算很好了,萬一遇到災年,糧食就是大問題,即便是國家調撥,也會力不從心,如果遇到的大征伐戰爭,糧食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種田的人少了,國家就會不穩定,根基就會動蕩。
想要大規模推廣商業,最起碼的條件之一,是糧食產量增加,一個人種田,要能養活幾個人,那剩下的幾個人之中,才有人有余力去當公務員、去當兵、去讀書,去經商。
這些話李賢差不多能聽懂,不時的微微點頭,
對于劉子楓而言,卻是有些太深了,這個時代的理論思想還沒有達道這一步,有些身處高位的人或許隱隱約約想到,但都沒有想到這么明白,劉子楓一個秀才,更是聽天書一樣。
只是,覺得十分有理,不住的在一旁點頭,看著方覺的眼神之中,崇拜之色更濃了。
說著話的功夫,就來到了凌水鎮的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