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下半場,里弗斯的大膽試驗還真就來了。
“控衛斯蒂芬庫里、得分后衛韋斯利馬修斯、小前鋒謝爾頓、大前鋒杰拉德華萊士,最后是許久沒有登場的PJ塔克,這是什么陣容?”
下半場,山貓的登場陣容讓解說席上的肯尼史密斯和巴克利有些驚訝。
球場上的李恪其實也有點驚訝,不過驚訝之余,他知道,里弗斯這是走上了正確的路。
這套有些特殊的輪換陣容,倒也不需要李恪頂到中鋒位置,就像里弗斯所言,他們不需要找人頂住大Z,因為大Z還不配。
頂到中鋒位置的,就是突然進入主力陣容的塔克。
但這套陣容打出的效果,卻很一般——
下半場,山貓的防守回合。
騎士的第一反應和阿蒙德希爾一樣,認為得到錯位機會的大Z,是能夠打爛山貓的進攻的。
于是,他們刻意的尋找把球送到籃下的機會。
效果還不錯,大Z的確是得到了幾波輕松得分的機會,帶著騎士,追逐著比分。
場邊的里弗斯倒也不急,因為他知道,這套陣容的重點是,場上的球員能否打出快打旋風一般的進攻,拖垮對手的大中鋒。
但顯然,沒有成熟的體系配套,沒有多次的演練,驀然轉換到這套打法,山貓是很不適應的。
李恪被樂邦看死,庫里沒有太過合格的掩護,也打得有些掙扎,最關鍵的是,華老二和塔克都有點找不準進攻端的位置。
于是,下半場的開場,騎士反倒是靠著大Z,迅速的把比分的落后迫近到了15分。
眼見于此,為了確保勝利,里弗斯也結束了搞事,把小喬丹換了回去,一切恢復如初。
第三節的后半段,局勢再度逆轉。
換回了常規陣容的山貓,又靠著堅挺的防守,一波8比2,把比分的差距拉開到了20分往上。
就這樣,第四節,比賽變成了所謂的垃圾時間。
垃圾時間,李恪自然是不會再出場的,山貓上了一個控衛肖恩利文斯頓、得分后衛韋斯利馬修斯、小前鋒賈瑞德杜德利、大前鋒塔克、中鋒夸梅布朗的替補、飲水機混雜的陣容。
騎士那邊,面包布朗卻好似不知道比賽已經進入了垃圾時間一般,他擺上場的,是控衛丹尼爾吉布森,得分后衛理查德漢密爾頓,小前鋒樂邦,大前鋒阿聯,以及中鋒瓦萊喬的主力替補混雜的陣容。
里弗斯卻也不在意,因為他知道,即便騎士還想掙扎,也沒什么機會了。
一個12分鐘的第四節追回21分,怎么可能?
板凳上坐著的李恪比里弗斯更清楚的是,樂邦之所以連續出場,是因為他得利用第四節開場的這段時間,把自己的數據刷回來。
“16中6的投籃命中太難看了,15分的得分也遠遠不夠,所以,勒布朗的比賽還沒有結束……”
于是,第四節的前三分鐘,樂邦表情堅決的抱著籃球沖擊籃下,一球接一球的狠鑿。
這樣的打法,是讓人疑惑的,畢竟騎士末節垃圾時間還要上一個半主力半替補的陣容,目的應該是在渺茫的機會中尋找一絲逆轉的可能。
但既然是想逆轉,那就應該投三分啊?為什么還要兩分兩分的鑿呢?
更加讓人疑惑的是,即便是兩分兩分的鑿,樂邦也鑿的不太順利,因為,他碰到了P.J.塔克。
“勒布朗,面對PJ塔克,好像有點突不動?”
“碾到近框距離,抬手上籃……”
“居然沒進!?”
“這PJ塔克是何方神圣,他居然頂住了勒布朗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