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可持續發展,樂邦打得有點從心。
籃下,小喬丹摘下籃板。
山貓反攻,前場,杰克船長繼續弧頂策應。
李恪兜出來接球,三分線外一抬手,阿泰往前撲了一步。
但這是一個假動作,點開阿泰的重心過后,他就擦著阿泰,沖了進去。
騎士還是靠聯防來補漏,樂邦撲了過來,這次,李恪傳球了。
左側,繞到了三分線外的杰克船長接球,瞄了一眼籃筐,出手。
唰——!
7比4,山貓就此反超了比分。
沒錯,杰克船長也是有三分的,雖然沒那么準,場均命中率只有34.1%。
但數量很大,場均出手4.6個,命中1.6個。
準度不夠,但能投,也能進,對面的阿泰、樂邦、韋德都是這種類型的“射手”。
不同的是,杰克船長的空位來的很簡單,原因就在于,山貓有李恪這個合格的三分射手,還有庫里這個歷史級的三分射手。
球場上的空間拉得很開,就像剛剛的這個球,杰克船長幾乎就是一個人站在了左側三分線外。
山貓剩下的球員,李恪已經沖到了中距離,庫里在右側邊線處,小喬丹在籃下,塔吉布森縮到了底角。
騎士的防守被拉扯的很碎,樂邦去補漏了,弱側的波什想補到強側,但距離太遠,時間已經不夠了。
后場,瓦萊喬把球交給了韋德。
韋德后場慢下來,四處尋找著樂邦的身影。
他想打四分衛進攻了,想打直接從后場發起的四分衛進攻。
但樂邦已經到前場了,韋德無奈,只能先把球運過半場。
前場,樂邦接球,繼續做軸……
兩分鐘后,一直在做軸的樂邦終于等到他想要的機會。
一開始,是山貓的回合,李恪接球突了一個,中距離急停出手。
哐當一聲!
籃球砸到了籃筐的邊緣,彈的很遠。
中距離的韋德眼見著籃球朝著自己飛去,一躍而起,半空中攔截了這顆籃板。
還沒等他落地呢,樂邦就高喊一聲:“反擊了!”
緊隨其后,就是騎士的三箭齊發。
落地的韋德速度很快,樂邦更快。
山貓這邊,杰克船長的反應慢了一拍,庫里雖然跟上了,但他也只是盯住了一側的阿泰,強側就這么變成了李恪的一防二。
韋德持球沖刺,另一側的樂邦已經邁開了他的國王舞步,霸氣的直沖籃筐,他覺得,李恪一定會去防韋德。
而他,就可以開始他的大秀了。
“詹韋連線?想屁吃呢!”
李恪可太懂樂邦了,這個時候的他,還想起了一個科比的防守理論。
即:面對一個剛簽下頂薪的球員A,和另一個合同快到期的球員B,正確的防守是無腦包夾B,這樣,B就會抱怨得不到和A一樣的球員,兩人就會產生隔閡,進而影響到賽場上的配合。
emmm,其實李恪覺得,這理論科比或許切實體會過,A不就是他,B不就是那些年一直想從巴斯家族的口袋里掏出一份頂薪的鯊魚嗎?
把這套防守理論移植到騎士身上,那就可以是:
鎖死樂邦,放韋德打一打。
這樣,樂邦就會著急,因為他永遠都不甘做綠葉。
這么防下去,樂邦的心態一定會出問題。
于是,球場上,面對一個一防二的局面,李恪知道,丟分在所難免,那么,還不如……
他沖到了樂邦身前,一雙強健有力的手臂緊緊地箍住了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