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樂邦把自己的位置固定死了,就在低位附近活動。
只要山貓扛死了不協防不包夾,樂邦再怎么得分,也就只是他一個人在得分。
除非,他狂砍81分……
樂邦砍不了81分,對此,李恪很篤定。
他記得,前世,樂邦對當時還沒有改名黃蜂的山貓隊砍了個生涯最高的61分,累得夠嗆,接連萎靡了兩三場比賽。
那還是常規賽,現在可是季后賽,強度就不一樣。
樂邦真要這場比賽爆砍個60+的得分,那東決剩下的比賽,他也別想有太過出色的發揮了。
簡單來說,樂邦的體能沒那么出色。
一個人打不死一支球隊,又把自己的位置固定在了低位,沒法去牽動山貓其他位置的防守。
這得分,可不就是干巴巴的嗎?
就這樣干巴巴的,次節的樂邦連得7分,包括一個造成了李恪犯規之后的罰球2中1。
拉里布朗大手一揮,換下了已經出場了一節半的樂邦和波什。
山貓這邊,里弗斯也對應的換下了李恪。
截止兩人換下,騎士的落后還是多達10分。
這半節比賽,樂邦的努力,只是讓騎士的落后縮小了1分。
而從樂邦離場開始,韋德帶隊,騎士又開始風生水起了。
2010-11賽季的韋德,大概算是最后一個賽季的巔峰韋德了。
以他為核,配上埃迪豪斯、莫里斯埃文斯、阿泰和瓦萊喬,打一個由庫里、杰克船長、杰拉德華萊士、塔克和夸狀元組成的山貓輪換陣容,還是輕輕松松的。
于是,在韋德的帶領下,以及后半節波什重新登場,騎士反倒在半場結束時,把落后追到了只剩6分。
半場55比49的比分,只落后6分的騎士,雖然一波四分衛進攻都沒打成,看起來卻還是沒那么糟。
中場休息的更衣室里,兩邊的主教練都發了火。
山貓這兒,里弗斯發火的原因是:“我一直在強調防守,結果你們的防守還是出錯了,一個半場就得到22分的德維恩韋德?你們的防守難道是空氣嗎?”
“當然,首先排除謝爾頓,他的防守沒問題,勒布朗詹姆斯半場只得到11分,這是謝爾頓一個人的功勞。”
“再看看你們,半場22分的韋德,連波什半場都拿到了14分!”
“這樣的防守還想贏球???”
里弗斯的這通噴,誰都以為,下半場,山貓要上一個兩大三小的防守陣容了。
結果——
“下半場,先發出場的五人——控衛斯蒂芬庫里,得分后衛謝爾頓,小前鋒斯蒂芬杰克遜,大前鋒安托萬,中鋒德安德烈!”
emmm,兩大三小還是兩大三小,但防守肉眼可見的更弱了,倒是進攻,徹底拉滿了。
嘴上強調著防守,里弗斯還是朝著進攻靠攏了。
騎士那邊,拉里布朗也在發火。
“我不知道為什么謝爾頓李能夠在半場比賽結束時就拿到26分?”
“羅恩,還有勒布朗,能否向我解釋一下?”
“……”
接著,就是一番爭吵。
除了騎士的教練和隊員,沒人知道剩下的過程和結局。
但中場過后,比賽重新開始……
重新站到球場上的李恪發現,對位防他的,從阿泰換成了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