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阿泰、瓦萊喬、莫里斯埃文斯,進攻端都堪稱黑洞。
瓦萊喬是聯盟稀缺的中鋒,他的進攻還是騎士能夠忍受的。
阿泰已老,騎士想要的防守都大不如從前了。
莫里斯埃文斯更是已經到了要退役的年紀了,騎士的角色球員,的確爛到家了。
常規賽中期的交易和引援,只是讓騎士的角色球員從爛的臭不可聞,提升到了爛的還能夠忍受的地步。
和山貓這種替補人人都能拉上來打一打,板凳深度深如馬里亞納海溝的球隊相比,差的就太遠了。
韋德沒有回復樂邦,他覺得,作為一個能看得懂比賽的明星球員,騎士到底輸在了哪,他是看的很清楚的。
“勒布朗絕對是有責任的,他得認識到這一點。”
……
東決已經結束,西決也進入到了焦灼階段,雷霆和獨行俠打成了2比2平。
和前世不同,沒了龜龜拖后腿,多了一個很清楚如何在季后賽中贏球的隆多,以及一個能夠提供強硬防守的托尼老師。
雷霆咬死了本該在這個賽季的季后賽中小宇宙爆發然后奪冠的獨行俠……
已經是旁觀者的李恪,越來越看不清西部的局勢了。
“難道說,小杜這家伙還真得能帶隊闖進總決賽?”
老司機還在爆發,他撐住了局勢,但獨行俠想贏,得看特里、基德、肖恩馬里昂們能不能站出來、有所發揮……
與此同時,消失了大半個月的喬老板,終于出現了。
不是在身邊,而是在電視機里。
勞資談判一輪又一輪的重啟,一球員方而再再而三的讓步,分成比例早已確定,50%就是球員一方的底線。
老板方暫時也沒有觸及這個底線的想法,只是他們堅持彈性工資帽,想要借此封鎖球員的收入超出分成比例的可能。
局面,仍然僵持著。
眼看著舊的勞資協議快要過期了,聯盟很快就要被迫停擺……
萬眾期待的喬老板站到了話筒前,1998年的勞資談判,他曾對奇才老板說:“如果你的球隊沒賺到錢,干脆就把它賣掉算了!”
強硬的態度帶動了球員,史蒂夫科爾,甚至當時年輕的斯蒂芬馬布里,都站出來嗆聲老板一方。
由此,奠定了98年勞資談判成功的基礎。
這一次,很多球員仍然認為,喬老板會站出來為他們發聲,一錘定音。
結果……
“五五分成,彈性工資帽,這就是最終報價了,如果6月1日之前協議還是不能達成,我們會撤回這份報價,然后把分成比例降到47%!”
話很多,總結一下就是,最后通牒,愛簽不簽!
球員們感到失望,尤其是老杜,他甚至對李恪說:“我已經決定,在這個夏天離開夏洛特。”
李恪皺了皺眉,老喬的態度在他的意料之內。
除此之外,他還清楚的知道,老喬聯系了十多家球隊的老板,形成了一個小派系。
這個小派系的目的就是,想方設法的把分成比例壓到47%。
說白了,在14年簽下那份高達9年240億美元的天價轉播合同之前,NBA絕大多數的球隊都是虧損的,所有的小球市都虧損嚴重。
這種情況下,小球市的老板們,自然要借著勞資協議到期的機會,把價壓下去,壓到不能繼續壓為止。
只是,李恪不能理解——
明明山貓是盈利的,為什么老喬還要加入這樣一個壓榨球員的小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