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的風聲如何?”
將軍府內,一臉病容的許重明對著老管家發問。
這樣的姿態是許重明自己弄出來的——
他心知在大周龍氣的眼皮子底下,動作大太對雙方都不好,而更厲害的手段也是無法施展。
為了防止老皇帝被他冒犯時受不了刺激,不管不顧的阻止他出金陵北上,許重明覺得還是先偽裝下,降低對方的警惕心為好。
將軍府眾人對許重明的“偽裝技術”同樣嘖嘖稱奇,但和老周他們一樣,聯想到仙人之事,偶爾的超常情況,接受的反而很淡定。
老管家嚴肅回道,“如今城內民意沸騰,都在要求朝廷徹查北疆事務,以告慰將軍在天之靈。”
燕邢戰死一事,眼下已是廣為人知,而在許重明等人的推波助瀾下,有人背后下黑手的消息,也在市井街巷流傳開來。
有所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而大周小世界也不像現世那般,民眾發表言論大多只在幾個大平臺上——
如微浪那些平臺,既是檢察又是法官還是原告,三位一體的極致權力,正是想讓誰說話,誰才能說話,如有犯者,輕則禁言,重則要被夾去陰間。
現世科技發達久了,也習慣了從網絡上聽消息,對于民間親口的議論,估計是少去聽了。
但在這邊卻是不同!
沒有發達科技做干擾,用嘴巴說出來的聲音要具有更大的力量,很少有熱鬧可看的百姓也更喜歡念叨這些事情,足夠長久記憶下去!
特別是在京城之地,這股力量已經足夠掀起一波浪潮,為許重明助力。
“讓人繼續宣揚,花重金請些茶館說書先生和街上乞丐,讓他們放開了說!如今局面混亂,如果不想民意繼續沸騰,朝廷可不會去堵塞他們嘴巴!”許重明下了指令,火上澆油個不停。
封建時代政權的戰力就這么高,所以農民也能造反成功,也能讓上位者不得不去順著身邊老百姓的意思干點活。
如果放在現世,許重明才不會做這種事情。
做了也沒用!
“另外家里的物件變賣的如何?”許重明又問。
最近幾天,為了日后造反做準備,許重明已經在很努力的攢錢了。
他用“金陵傷心之地,當回祖籍安居”的理由說服了林氏賣掉燕家在金陵的資產,換作資金。
另外也用等燕邢尸身運回金陵后,會“攜家北上,無法生產”的原因,讓人去市集買了許多糧食。
明面上必然只夠他們在路上的花費,但實際上,借由此事,許重明認識了好幾個糧老板,已經和他們談好了生意,運額外的糧食去往燕家祖籍所在之地。
而明面上,大周雖然還在一片太平,但許重明卻清楚這個政權已然是茍延殘喘了。
所以在以前很難買到的私鹽和私糧,在此時只要有錢有門路,總是能囤積起一批的。
“還算順利,只剩下不多的貴重物品未找到人脫手了。”
燕家本是開國功勛,大周存在了多久,這個家族就延續了多久,積攢下來的值錢物件絕對不少。
不過金陵城本來就是達官顯貴聚集之地,有能力接盤燕家財產的人自然是有,更何況老管家搬出各種理由,主動打折和送贈品,輕松就把不容易帶上的物件給賣出去了。
只留下值錢且容易攜帶的東西,以及各種金銀錢幣。
隨著將軍府物件的逐漸削減,整座府邸也變得空曠起來。
“家兵的事,也請孫伯您多多盯著,我燕家遭此大難,必須要手里握緊拳頭,才能保全此身了。”
講完財務上的事,許重明又拉著老管家的手,對著他“推心置腹”,眼眶也跟著紅了起來。
著實的讓人感動。
老管家也黯然傷神,心酸的顫了顫胡須,“公子放心!我用這幾日挑選了四五十位青壯家兵,都是燕家的家生子,世代受將軍府恩德,他們是絕對攔得住的!”
“另外還有將軍過去帶回來的人,已然滿百!”
燕家男女仆從上下加起來,足足有三百多口,看上去是很多,但放在金陵城的貴人堆里,卻不值一提,所以能在老百姓口里得到個“家風純樸”的名聲。
如今許重明回來,掌握了治家大權,配合老管家這個將軍府頭號執行者,短短幾天就清理了一批吃里扒外的家伙,放出一些沒必要帶去祖籍地雍州的,只留下了百來位家生子仆從。
然后再從這些家生子中挑選年輕力壯且忠心的,加上燕邢過去帶回的那些從軍中退下,因各種原因無法回歸正常生活的老兵,已經組成了一支強有力的隊伍。
“作風純樸”的燕家都可以輕松湊出百人家兵,那另外的家族呢?
一家之權力若此,比起現世中門閥執政的魏晉也不差了。
“多謝孫伯了……”
許重明問完了話,又想來場角色扮演,模擬好兒子問下林氏和他那個妹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