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通過教育部評估,再通過科技部的驗收,最后才算成功。
因為國家實驗室的行政主管部門是教育部,宏觀主管部門是科技部,涉及到兩個部委,可見其難度之高。
2006年申報的六個國家實驗室,籌建了十幾年,直到2017年仍然未通過考核,最后才降級成國家研究中心。
“這個問題不大,在這兩個領域,不說國內,即便是世界上我們也是遙遙領先的。”陳灝篤定地說道。
光子科技和真空管道兩個領域,光華大學至少領先世界十年的水平!
不光是國內的唯一性,也是世界的唯一性,不可能還通過不了最后的考核。
倒是這次的通過,讓陳灝想到了一件事情。
可能……國家要放開這個標準了。
這也是他喊來鄭強的原因。
“老鄭,我記得你在浙大任職過對吧?”
“對,怎么了?”鄭強一臉地懵逼,這不都是老黃歷了么。
鄭強是胡省人,但在山城長大的,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系,成都科技大學碩士,四川大學博士,師從中科院院士徐僖教授。
留學歸國后,先后在浙江大學、貴州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任職,時間最長的還是浙大。
“我猜測國家對國家實驗室這一塊,應該會放開標準,大力支持和推動。”
陳灝微微瞇起眼睛,“近幾年全國各地不是在大力搞地方實驗室嗎?浙省不是也有個之江實驗室,你對這些地方實驗室了解多少?”
2006年共有六個單位申報國家實驗室,分別是:
京城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中科院物理所;
廬州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中科大;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清華大學;
京城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BJ大學、中科院化學所;
江城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太多了,略。
但其實吧……這六大實驗室其實就是從學校各個院系都抽調一些資源,拉一起放著就叫籌建國家實驗室。
而且還有一些國家實驗室依舊是論文導向,考核指標還是看論文數,其中多少灌水論文不言而喻。
國家實驗室需要的是頂天立地,真正去解決國內重大科研問題,所以這弄出偌大動靜的六大實驗室想要去“籌”十幾年失敗了也很正常。
然后很有意思的是,沖擊去“籌”失敗的那一年,也就是2017年,國內北上廣深等多地省市,紛紛投入重金、聘請學術“大腕”,甚至領導親自“掛帥”,為沖擊新一輪國家實驗室躍躍欲試。
比如豫省籌建【黃河實驗室】,投資20億,邀請19位院士“問診把脈”。
還有聲勢浩大的姑蘇,投資200億籌建【姑蘇實驗室】。
浙省打造首批4個實驗室,分別命名Wie【西湖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湖畔實驗室】和【之江實驗室】,每家投資100億,其中【之江實驗室】的理事長身份更是驚人。
京城三個:【昌平實驗室】、【懷柔實驗室】、【中關村實驗室】。
魔都三個:【張江實驗室】、【臨港實驗室】、【浦江實驗室】。
其他還有【天府實驗室】、【廬州實驗室】、【東山實驗室】等。
最離譜的屬嶺南省,投入逾600億,號稱以一省之力要建立10個國家實驗室……真嚇人。
似乎想起一些事情,鄭強眉頭緊鎖,陷入一陣沉默當中。
半晌后,他眼神復雜,緩緩吐出一道濁氣。
“這些地方實驗室,我的確知道一些內情。”
ps:求推薦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