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魏少軍、西電郝躍,哪怕肖雪的研究方向是高分子材料,也聽過對方的名聲。
國內半導體行業尤其是學術界幾乎沒有不知道這兩位的,要是真的不知道,甚至引起同行的嘲笑。
而那位擔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的郝躍教授更嚇人。
郝躍,微電子學家。中科院院士,總裝備部微電子專家組組長,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際IEEE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委員……
肖雪看著名單,腦海中浮現幾人的履歷,忍不住咽了團口水。
左鐵鏞,材料學專家,工程院院士。在難熔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鋁鎂材料及其加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難熔金屬、鋁鎂材料及加工學科的主要帶頭人之一。
汪衛華,材料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中科院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為解決非晶合金脆性難題、推動非晶材料的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干福熹,光學材料、非晶態物理學家,中國激光技術的開拓者之一,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中科院上海光學所研究員。研究激光玻璃的激光及發光特性研制摻釹激光玻璃,國內第一個獲得激光輸出建立激光釹玻璃系列。
吳漢明,微電子學家,工程院院士,中芯國際技術研發副總裁。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套可以進行等離子體工藝模擬的商業軟件。2001年進入中芯國際,組建了先進刻蝕技術工藝部,領導了0.13微米刻蝕工藝,在中國實現了用于大生產的雙鑲嵌法制備工藝,為中國首次實現銅互連提供了工藝基礎。
……
李愛珍,光子材料學家,半導體專家,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看到這里,肖雪視線停留在對方的名字上。
這個叫做李愛珍的院士,并非是國內兩院院士,而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說到這個外籍院士,還挺曲折的。
李愛珍院士在1999年被推薦參選了中科院院士。由于各種限制原因,李愛珍因為推薦人數不夠而落選。隨后在2001年、2003年、2005年的院士評選中,屢次遭到拒絕。可沒想到在2007年被選為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后,消息傳回來,國內震驚不已。
參選院士四次被拒絕的李愛珍,反倒被美國科學界推崇至極。
美國更是極力挽留這位李院士,并且開出了不少豐厚的條件,足以打動任何一個學者,甚至不過國人都以為要失去這位大牛。
可誰也沒想到,李院士在美國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了一句讓全國都動容的話。
谷剺
她說自己是祖國培養起來的,不管經歷什么都不會忘本,不僅如此,她還要繼續完成自己的科研事業,帶學生,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也是這次赴美回來后,李院士給自己、給中國的科研事業都帶來了巨大推進。
李院士作為中國杰出的女科學家,把一身都投給了事業。在她身上,見證了中國科研人的精神。堅守自我,心系國家,不求名利,不慕榮華,一直為自己的夢想和國家做出貢獻,即使前進的道路也許不順暢,即使有流言和質疑,但也從沒想過要放棄。
這位李院士便是肖雪的偶像,不僅是因為對方是中國首個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女院士,還是因為對方高尚的人格。
她的座右銘就是李院士曾經講過的一句話:“做學問要先把人做好,人做歪了再大的學問也不可能得到人家的尊重”。
這位李院士,在退休后雖然還堅持在科研第一線工作,但幾乎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可沒想到竟然出現在光華大學學術委員會的名單里!
肖雪一時無言,心里更不是滋味。
自己瞧不起的“私立大學”,如今的模樣讓她完全不敢小覷。
突然想到了什么,肖雪匆忙離開廁所。
二十分鐘后。
實驗室主任辦公室。
“老師,我發了個鏈接給你,你快看看光華大學這個學術委員會名單。”
“小雪,怎么了這是?”
薛正楷教授一邊說著,一邊點開自己得意門生肖雪發來的鏈接。
頁面下拉,薛正楷教授頓時愣住了。
肖雪絲毫沒察覺,反倒是嘴巴一直說個不停。
“老師,你說光華大學這個國家實驗室不會去籌成功吧?”肖雪似是煩惱的問道。
注意到老師并未回復自己,肖雪不禁抬起頭。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