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畢,一直等待陳灝指令的鄧慧連忙按動了下,之間會議室里的電子屏幕上出現一張光華大學的3d規劃圖。
“光華校園北部一帶開發程度不高,我打算把校內的主要科研機構都遷移到那里,重新修建實驗室大樓以及科研人員配套的人才公寓、食堂。”
“正好北門出去不遠就是長風科技園,這樣也有利于產學研互動。”
長風科技園就是模仿斯坦福大學-硅谷模式,打造一個屬于光華大學的“硅谷”出來。
恰好那里的建設也到了尾聲,目前入駐的只有光芯產業園以及正在修建的寧德時代研發中心總部大樓。
等到年底,長風科技園的寫字樓就能對外界和光華大學想要創業的學生開放了。
只是聽著校長這話,這看起來動靜挺大的啊。
還不等有人懷疑,陳灝又接著道:“還有這個擴招計劃,下面就由鄭副校長來介紹一下。”
鄭強心中暗嘆了口氣,臉上擺著笑容,“根據校長的指示,就【先進材料與半導體國家實驗室】方面,將擴招700名科研人員。”
“其中光芯研究中心此次擴招200人,光子屏實驗室擴招300人,碳納米技術實驗室擴招200人。”
鄭強望陳沖三人看了過去,“相關的招聘要求,任教授、方教授、陳教授科研再會后再議,晚點校方會對外公布招聘計劃。”
“擴招700人?”陳沖瞠目結舌了。
隨后,他苦笑道:“校長,這……這也太多了吧?”
“大部分是作為人才儲備,咱們學校的實驗室還是少了點,可以再拓展一下。”陳灝解答道。
聽校長這么說,陳沖瞬間明悟,現在的實驗室還是挺單一的,想要通過國家實驗室的考核還是不容易的。
至于擴招700人,其實挺正常的。
京城的懷柔實驗室容納了超過3000名科研人員。
這種級別的實驗室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實驗室,而是還有一些二級科研機構,總人數基本上都過千。
接下去主要是討論兩個實驗室的建設問題。
一小時多后。
會議結束,眾人告別。
趙永教授單獨返回大山深處,任弘教授則是回光芯產業園,陳沖教授和方浩森教授結伴回去。
光子屏、丙交酯這兩塊交給方浩森,陳沖現在的重心是在碳納米技術實驗室那里。
“老方,咱兩現在是首席科學家了?”陳沖坐在校內的小白車上,臉色還是有些恍惚,“嘿,三十二歲的首席?”
三十二歲能成為國家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哪怕是帶著(籌)字的,那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青年學者李,他兩絕對是風頭最盛的。
方浩森先前也有點置身于夢中的感覺,不過隨后便回過神來。
此刻還能心平氣和得回答陳沖。
“抱歉,我今年三十。”
“鈤!”
陳沖一頭黑線,這方教授也太煩了,就不能讓他嘚瑟一會么。
……
晚上8時,光華大學官網、微博、公眾號同時發布了一條新公告。
而就是這條公告,讓國內外的青椒、應屆碩博士生們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