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今天看到學生給我推來的消息,我點開看到后,首先是很震驚,其次是氣憤,最后是無奈!作為省賽區答辯的評委,光華大學這篇論文我是從頭看到尾的,尤其是答辯時,負責建模部分的陸舟同學回答問題十分縝密,這篇文章我可以確信并非指導老師代筆!”
李勇的粉絲不多,只有幾千個,但是因為加了話題,看到的人不少。
尤其是點開李勇的頭像,看到那一排認證。
鷺島大學數學系主任。
大部分的人對于名校的老師,都抱著崇敬地念頭,更別提系主任了。
下面的評論大都是支持的聲音。
“鷺大學生路過,李勇教授的人品有目共睹,我站光華大學這里。”
“我去,李勇教授在數學界還是很厲害的,我覺得應該不會說假話。”
“哈?光華大學一個二本學校還有這么厲害的學生嗎?厲害了……”
“我千度了下李勇教授,牛啊……李勇,男,胡省仙游人,1970年5月出生。國家級“教學名師”、“萬人計劃”教學名師、胡省“高校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胡省“百千萬計劃”人才(2002年)、《數學研究》編委……”
這條評論里,清一色的6666的被刷起來。
李勇教授一堆頭銜里,最厲害的莫過于萬人計劃。
萬人計劃是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的簡稱,是面向國內高層次人才的支持計劃。于2012年成立,內容是計劃用10年時間,遴選1萬名左右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拔尖人才,并給予特殊支持,所以被叫做萬人計劃。
學術圈如果劃分等級的話。
第一層次人才:院士(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第二層次人才:杰青(大千人,長江,萬人)
第三層次人才:優青(青千,青長,青拔)
萬人計劃,相當于長江學者和國家杰出青年級別,能夠入選這個計劃,在國內也是不凡的專家。
如果說李勇的發聲算是震懾住一批人,那田柔的發話,足以讓不少路人黨清醒過來。
田柔:“首先,大家質疑的是這篇論文的質量匹配高教社杯這個冠軍嗎?答:光華大學這篇論文質量為本屆參賽論文中最高,完全合適。附帶論文鏈接:
“其次,有博主認為這片論文是由指導老師代筆寫的?答:不是。這篇論文最精彩的部分是建模部分,其次是編程部分,反倒是論文寫作方面頂多是小有出彩。所以,那些博主的質疑點都立不住腳。”
田柔的頭銜就更厲害了,北大副校長,理學部主任,更不要提還是長江學者+國家杰青,這種半步院士級別的存在。
李勇教授和田柔教授雙雙出面,讓不少吃瓜群眾感覺反轉了,開始去質疑那些帶節奏的博主。
北京大學辦公室里。
一名三十多歲的年輕教師,有些頭疼地看著田柔教,勸解地道:“老師,您不該現在發聲的,萬一實錘光華大學團隊的確是有指導老師出手,那就麻煩了。”
田柔有些復雜看著眼前這名年輕的研究生,不禁搖搖頭,心中暗嘆一聲。
這幾年由于行政事務繁重,他已經好幾年沒帶研究生了。
而年輕教師名為魏志軍,是田柔過去帶的研究生之一,屬于天賦比較好的,剛在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回國任教。
看到自己的老師做下這種事情,讓他不由得著急。
但田柔的看法卻截然不同。
他看著魏志軍,沉重問道:“那你會做怎么做?做一個旁觀者嗎?如果有一天身陷輿論風暴的是你,那我是不是也要作壁上觀?”
魏志軍聽著啞口無言。
他張了張嘴巴,旋即又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