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上一排的公式寫錯了一處。”
身后傳來的這句話,周和年教授手握著粉筆的右手猛然一顫,手上的動作止住,抬頭一望,果然上一排的公式寫錯了。
修正完,周和年轉身,面對的全神貫注聽課的學生們勉強地擠出一個笑容,“剛剛這位同學提出的很及時,我們要有嚴謹的學習態度。”說到最后,周和年還朝著說話的那名同學贊許地點點頭。
接下去的時間里,周和年打起精神,倒沒有再出現差錯。
堅持了半小時,終于等來了下課鈴聲。
“那今天就講到這里,晚上我會讓學習委員把作業發在班級群里,下周上課前要收上來的,都下課吧!”
收拾好東西,周和年如釋重負地走出教室,一抹陽光正好打在臉上,有些刺眼。
周和年下意識地瞇了瞇眼睛,隨后快步離開教學樓。
走在校園的小徑上,不時有學生迎面走來。
“周教授好。”
“周老師!”
“你好你好。”
周和年僵笑著臉,一直到自己車上才停歇了了下去。
在蘭州大學的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里,周和年教授的課程是全院最受歡迎的,不光講課生動,而且水平不低,深受學生喜愛。
“唉……一億的科研課題資金。”周和年就這樣靜靜地坐在車里,也不啟動,神情有些低沉。
“有這啟動資金,實驗室就沒問題了。”周和年喃喃地說道。
今天還因為這一億的課題資金,導致上課都有些走神。
倒不是重物質,對于什么薪資、待遇啥的他完全無感,不然早就被姑蘇、羊城的幾所大學高薪挖走了。
他只關心實驗室!
有這筆資金在,完全可以組建他所想要的實驗室,尤其是那些昂貴的儀器,都可以買下了!
這讓心動不已!
甚至內心難以抵抗。
可是又舍不得學校的學生,和器重自己的院長。
蘭州大學是一個以農村生源為主的大學,據統計,蘭大學生有60%來自農村地區,50%的學生為西部省份,此外還有30%是貧困生。
或許是因為學生大都來自貧困地區,導致蘭大的學生學習十分刻苦,在其他大學的學生享受著花紅酒綠的繁華都市生活時,蘭大的學生只能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黃土山,埋頭沉醉在知識的海洋中。
學生尚能忍住,倒是教師們很難抵抗住各種誘惑。
由于人才流失的厲害,蘭州大學也被戲稱為“最孤獨大學”、“最委屈大學”。地處西北欠發達地區,地理位置和經濟實力都處于劣勢,這為東部高校從蘭大“挖人”提供了機會。
蘭大的人才流出大潮,主要發生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每年會有數十位教授、副教授離職,僅1984年蘭大就被挖了近300名教師,可謂是斷崖式的!人才流失最嚴重的時候,國內不少院校派專人駐守在學校周邊的賓館,直接在蘭大的眼皮底下挖人,就比如光華大學這次派來的專人。
不過在千禧年后,人才流失大潮終于算是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