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時間,看著陸舟的變化,加上學校的一些發展,陸舟宿舍也有兩名舍友開始跟著一同去圖書館學習。
圖書館。
現在還是飯點,自習室中并無多少人影,只是很多桌面上都擺著書和背包占位置。
三人找了個空位置坐下。
“開始學習吧,大家看書少閑聊,有學習問題再向我。”對二人看了一眼,陸舟這才打開電腦。
然后再點開論文投稿的網站。
刷了下頁面后,看著上面更新的投遞狀態。
陸舟臉色瞬間漲紅,說不激動是假的。
Accepted】
“呼——”
陸舟連續換了幾次呼吸,雙手仍然有些顫抖,尤其是心臟跳動地厲害。
Accepted說明投遞的論文被錄用了!
到了這個地步,就不會再出現什么問題,只需要交上版面費,就能夠出版發表了。
再網上看去。
在今天之前,他的投遞狀態是【Underreview】。
說明審稿人正在審稿中,這個過程會比較長,通常時間為1個月左右。如果被邀請審稿人拒絕審稿,編輯就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
一般來說,英文期刊投稿要經歷的第一個流程是【SubmittedtoJournal】,這個是當投稿稿件上傳結束后,顯示提交成功。
再接著就是【Witheditor】,這個階段實質上包括技術審查和尋找審稿人。如果作者在投稿的時候對選擇編輯沒有作出要求,投稿稿件就會先到主編手里,主編會分派給其他編輯。
這個階段其實也可以叫做初審,主要是編輯檢查文章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通訊作者單位,關鍵詞或者文章項目資金來源等等,也會檢查基本的英語寫作。
不過陸舟的這篇論文是李勇教授親自幫忙修改過,在文章語法、邏輯等各方面都沒問題。
初審通過后,學術編輯就會把論文發給行業內的專家進行評審,也就是俗稱的外審階段:【Underreview】。
審稿工作結束后,就是出結果了。
錄用或者拒絕,還有就是修改再錄用。
雖然得知了論文被錄用了,陸舟很開心,但是他仍有些疑問。
“不是聽說SCI投稿都要不斷時間嗎?”
在投稿完后,這陣子他也沒閑下來,上網搜了不少相關內容。
一般來說從論文投稿到錄用,最快一兩個月,最慢八九個月,甚至一年的都有!
論文投稿最卡時間的是【Underreview】,因為這些外審專家都是免費無償參與到審稿當中,像數學方面的論文審稿專家還要自己進行驗證、推算,這些都挺耗時間的。外審專家平時也要上班教課帶學生,這個階段可能會耗上幾天甚至幾個月也是常見的。
……
還沒寫完,稍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