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霆教授曾被IEEE授予的國際固體電路會議(ISSCC)50周年突出論文貢獻獎(在1954至2003年50年中所有論文作者之中,貢獻論文數名列歐洲第三,世界第十五)。
并且還曾任IEEE固體電路協會瑞士蘇黎世分會主席,IEEEISSCC國際固體電路會議執委會委員和歐洲常委會副主席,無線電專業組委員。
這是一個在芯片設計上的大牛!
在歐洲可以排進前五名,世界能排進前二十名的大牛!
“是的,而且表態要參加的學者人數激增,甚至一些不在名單上的都發來郵件表示想要獲得邀請函。”
即便作為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主編的歐文,也不由得有些心血澎湃。
“陳校長,我建議擴充這次論壇參與嘉賓的邀請名單!”
歐文鄭重地說道:
“這將會是一場芯片設計領域的重大盛會!”
當初只是為了釋放給光華大學一個善意的行為,沒想到受到國際學術界的看好。
而這原因嘛……當然是因為這一期《科學》期刊的封面文章。
“好,沒問題。”陳灝點頭同意了。
這時候,他心里有些慶幸。
還好把論壇的舉辦地點放在鷺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不然以光華大學現有能力,根本承擔不了這種級別的重大會議。
原本還計劃著邀請一兩百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進來,但現在……
陳灝望著窗外的夕陽美景,忍不住有些感慨。
“看來這次論壇真的不簡單了。”
這還是第一天,再經過幾天的發酵,估計最終名單會達到四五百人以上,這還是嚴格把控了門檻,放開門檻的話上千人都沒問題。
再加上陪伴的同行人員,會議到場的專家學者會超過千人!
并且這些人在半導體、材料已經物理領域上,都是國際知名學者、科學家。
這樣的一場重大會議,在國際上也是鮮有的。
只是想到那名黃秋霆教授,陳灝的臉上有些復雜。
隨后幽幽一嘆。
中國人出去留學是常見的,畢業后留校任教也很正常。
不少人會保留國籍,以華僑的形式留在國外。
而這位黃秋霆教授,早些年便放棄中國國籍加入了瑞士,身份從華僑變成了華人。
華僑與華人的區別,便是在于是否保留中國國籍。
而華僑中,像黃秋霆教授這種國際頂級學者加入外國國籍的不在少數。
這種現象是令陳灝惋惜不已的。
國際學者中,華人、華僑、華裔的科學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甚至某些領域里,完全是主導地位。
可惜的是,這些國際頂級科學家都在海外。
這些人才流失固然也有國內學術環境等問題。
比如學術造假、學術腐敗、排資論輩,這些問題哪怕是清華北大也同樣存在,逼走了不少留學歸來的精英學者。
“光華大學會成為華夏的學術圣地,不能再讓這些海歸學者因為寒心離開華夏!”
陳灝咬牙說道。
車子還在鷺島行駛著,陳灝還在思考著學校發展的問題,而學術界、工業界,甚至傳媒界都已經瘋了!
一則新聞不光被國內各大媒體瘋狂發表,連國際各大媒體也相繼在頭條上報道。
這一次,光華大學又火了!
而原因,源于刊登在這一期《科學》正刊上的封面文章!
陳氏——光邏輯門運算技術!
ps:求推薦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