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年《自然》十大人物的封面圖片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10“,但具體樣式和底紋都會融入當年的科技熱點進行設計。
比如,2016年的封面圖片形如漣漪,暗示當年最大的科學成果引力波的發現。
被外界評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7年的封面圖片則融入了計算機代碼的元素。
至于2018年的封面數字“10“中的“0“被處理成一個正六邊形,宛如構成石墨烯的碳環結構,并且整個數字“10“由2層蜂窩狀的小小正六邊形填涂而成,分別為紅色和藍色,兩層之間又有微小的夾角,使得圖像出現了重影。
點出的是賦予石墨烯超導能力的“魔角”,也呼應了曹原的成果。
至于今年的數字“10”則是引入了金剛石的結構。
金剛石結構的原型是金剛石晶體,又稱鉆石。在金剛石晶體中,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
從這個封面數字“10”便能看出《自然》雜志想要表達的意思。
如果說2017年是人工智能元年,那么2020年,那便是顛覆現有科技,開啟第五次工業革命的元年!
而這一次,將以光子屏作為一個符號!
還沒看正文,鹿啟凌一番熱血已經沸騰了,時隔兩年,中國的學者再次登頂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榜首之位!
鼠標點擊,仔細地翻閱著其中的內容,尤其是《自然》雜志的評語對陳灝更是推崇至極。
直接評價為:憑一己之力,推動世界進程的天才!
“陳校長太厲害了!我輩楷模,當浮一大白!”
只是鹿啟凌翻了翻宿舍,自己也不喝酒,至于舍友請假回家了,對方也不喝酒。
放棄后的鹿啟凌只好把飲料冰紅茶從瓶子里倒在水杯中。
以茶代酒,一飲而盡。
盡管如此,鹿啟凌仍然有些不盡興,一腔的激動之情難以抒發出來。
熟練地點開知乎,果然看到了關于這次《自然》雜志發布的年度十大人物的提問。
【如何看待19日《自然》雜志發布的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榜首是光華大學的陳灝校長?】
12點過去僅僅不到一小時,就有了四十多個回答,有好評自然也有差評。
看到差評的鹿啟凌,真想端起眼前的鍵盤拍在對方的臉上,但很可惜隔著一層網絡。
雖然物理攻擊不了,但是可以魔法攻擊!
鍵盤聲噼里啪啦地在宿舍里響起,對于鍵盤俠,不能心慈手軟,要一鼓作氣地噴到對方退網。
等到白天,《自然》雜志的十大科學人物熱度瘋一般的上漲,畢竟這一次登臨榜首的是中國的科學家!
僅是一天的時間,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下,這次的年度十大人物已是人盡皆知。
不少知識水平不高的中年人、老人都記住了一個關鍵詞:光華大學。
雖然不清楚內容講得是啥,但知道這個大學的校長為國爭光了,好像是個很好厲害的科學家。
那這個光華大學應該也很不錯。
然而在這個時刻,坐在辦公室里的陳灝,卻轉頭凝視著窗外。
似乎想到了什么,眉毛一挑。
“他也應該快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