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元王老先生,這位可不是一般人。
北京大學教授,微電子學系主任,微納電子科學家,中科院院士。
最重要的是經歷!
1975年,王陽元和同事們用八年鉆研,換來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突破,中國成為美國和日本之后,第三個擁有了1024位MOS動態隨機存儲器。
之后因為遭受西方國家的封鎖,中國決定自己開發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1986年,王陽元臨危受命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帶領全國17個單位的118名專家學者開展攻關。
在之后,王陽元作為中芯國際的發起人之一。
從研制存儲器到開發芯片設計軟件,再到參與創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王陽元為中國的芯片產業開辟出一條探索之路。
這位是當之無愧的國士!
中國雖然發展起來了,但是在集成電路領域落后歐美太多,即便是到了現在,也是堪堪入門。
而就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王陽元老先生在沒有專用設備,沒有廠房,沒有技術的情況,帶領著國內僅有的一點點科研人員向中國“芯”發起了進攻。
陳灝自然是知道王陽元老先生的,對方今年已經85歲高齡了。
“王老,今日終于見到您本尊了,真是太激動了。”陳灝難以抑制住內心的喜悅,伸出手和王老握了握,仿佛跟見到偶像一般。
陳灝一連問出了好幾個問題,至于王老非常有耐心的一一解答著。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業發展支撐能力顯著提升,但整體技術水平不高、核心產品創新能力不強、產品總體仍處于中低端等問題依然存在。”
“構建支撐集成電路產業高速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從數量上和質量上培養出滿足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人才,為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集成電路行業是高科技的基礎……”
聽著王老的講解和建議,陳灝也有底了,看來今年因為芯片被卡脖子后,國家這是鐵了心要把芯片發展起來。
在這個政策推動下,在未來幾年后,國內集成電路專業應該會爆紅幾年。
別看現在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提桶跑路,但是在十幾年前,土木工程曾經還火熱了幾年,是一個學校最熱門的幾大專業之一。
“你的問題都解決完了,那我方便也問問陳校長你一個問題嗎?”王老對陳灝問道。
因為第二場主題報告已經開始,也就是陳沖所講的丙交酯一事,茶歇區里人流少了不少。
陳灝沒有猶豫了點點頭,“沒問題,王老您問。”
莫說一個,即便是三個問題他也沒問題。
“我就想知道你們的光芯能否研究出來。”王老眼睛直視著陳灝,沉聲道,“我們中國不能再讓他們卡我們的脖子了,一定要有我們中國自己的中國‘芯’!”
“不攻克這個難關,我死不瞑目!”
……
芯片資料太多了,還沒寫完,稍等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