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從北大畢業后,張偉按部就班地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直到取得今天的成就。
毫不夸張地說,是數學改變了張偉的命運。
不然今天的他,可能就在大竹縣鄉下的某片田地里,舉著父輩傳下來的鋤頭,擦著額頭上的汗珠,仰望著炙熱的太陽。
但也是國家的一些政策,才能讓張偉順利完成學業。
國家對得起張偉,但張偉今日……
他把黑色邊框的眼睛摘下,手抹了下眼淚,把頭偏向一旁,不敢直接許晨陽。
“老許,我跟你們不一樣,我能走到這一步,付出了太多太多,我輸不起……”
許晨陽眼睛閉上,滿懷遺憾地嘆了口氣。
他站起身。
“沒事,我尊重你們的選擇,只是我很遺憾,我曾經以為我們是有共同志向的戰友。”
他搖搖頭,“原來只有我一個人是這么想的。”
同樣從北大數學作為起點,隨后三人來到美國開始攻讀博士學位。
原本他以為大家走的路不同,但就像起點是北京大學一樣,最后終點也會回到北大或者去國內其他院校任教。
但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他懂了。
所以,也不在勸了。
你可以叫醒一個睡著的人,但是卻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走啦,有機會再見~”
看著許晨陽孤單離去的背影,張偉的心里仿佛被針狠狠地戳了一下,疼痛是那般的清晰。
他嘴唇動了動。
最后還是沒有說出那兩個字。
……
身軀麻木地行走在麻省理工學院校園里。
他不知道為什么當年發奮圖強的少年便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變得他好陌生,完全認不出來。
過去不回國他能理解,畢竟國內的科研環境的確不太行。
中國基于國情,對基礎研究這種投入大、周期長、收益不可期的科研工作仍然沒有美國重視。
這也是基于現階段國情的無奈之舉。
加上現在的環境也跟上個世紀50年代比不了。
那個年代,人民對于科學、對于科學家都是十分崇拜和尊敬。
但現在呢,一個明星手擦破皮的新聞可以蓋住一位為共和國奉獻終生的科學家逝世消息。
不過這兩年,國內輿論肉眼可見的在變好。
資本家被打壓,明星的新聞也會被奧運會、被科學家給蓋住。
對于科學研究,中國也在逐漸重視。
尤其是光華大學那里,讓他有種在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感覺。
以科研、學術為尊,重視科學家、重視科研,并且不是嘴上空談奉獻精神,是實打實地在支持科學研究。
“即便這條路只有我一個人在堅持,我也不會放棄!”
許晨陽咬著牙說道。
正這時候,一個呼喊聲從身后傳來。
“老許!”
ps:查資料看得頭疼,并非誹謗惲之瑋、張偉這兩位大家,僅為小說創作,若有雷同,純屬虛構。
下一章會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