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滿分金牌?”
文棟直接驚呼出聲。
“組長,這不可能吧?!自2010年后,已經有10屆沒出現滿分金牌了。”
想起王一川那個學生的模樣,文棟還是很難把對方和IMO滿分金牌聯想起來。
因為這次招生,文棟和余靜二人都在陳灝的要求下對中學生的各種競賽惡補了一番。
國內最大的競賽是五大學科競賽,含金量最大的當然是數學和物理兩類。
而在世界領域,最盛大且最為隆重地非IMO莫屬。
IMO全稱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世界高學生最頂尖的競賽,沒有之一!
傳聞中,IMO有三大“最”。
史上最殘酷的選拔規則;
史上最難解的試題;
史上最傳奇的金牌(其實應該改成滿分金牌)得主。
重點是這個選拔規則,每年每個國家僅有6名中學生代表出戰IMO,這些數學最強大腦經過層層篩選,一路披荊斬棘,過五關斬六將,才有能力進入國家隊。
尤其是中美兩國最為突出。
以中國為例:
一個省上萬人參加高聯,只有五六十個省一,0.5%的晉升率。
各省一等獎中前幾名可進入省隊(各省人數不同),參加12月的CMO(中國數學奧林匹克,也稱為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
CMO每年全國參賽人數僅在350人左右。
350人經過兩天的考試,最終選拔出六十名選手進入中國國家集訓隊,備戰IMO。
集訓隊仍要再經歷兩輪的選拔,60進15(第一輪),15進6(第二輪),最后只有第二輪集訓后的前六名同學才能參加IMO,為國家爭金奪銀!
幾十萬的中學生層層篩選,最后僅僅選出6人,這座獨木橋可是超乎想象的擁擠。
而美國中學生要想參加IMO,也并不輕松,同樣也要經過層層選拔。
簡略地說,要經過AMC——AIME——USAMO三輪比賽,最后也是選拔六十人組成美國國家集訓隊。
但老美會玩,還弄出了一個“候補隊員”制度,候補隊員將與當年的國家隊一同訓練,這些候補隊員會成為下一屆的國家隊隊員。
可是篩選了半天,到最后發現還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最多,甚至近幾年直接派出了全華班,力壓中國拿下了IMO的總冠軍。
用中國留學生打敗中國,于對方、于我們都有些嘲諷。
這種號稱最極致的智商挑戰賽,如果說總冠軍是王冠的話。
那滿分金牌便是這個王冠上最為璀璨的寶石!
自1985年中國首次派人參加IMO,至今30屆奧林匹克,19次總冠軍。
176名參賽者中,有140名取得金牌,但獲得滿分金牌的選手,不足30人。
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上海中學的高二學生聶子佩,不光為中國在IMO拿下總冠軍,還是滿分金牌,世界第一!
至于后面……
咳咳,這些國家隊成員很受美國藤校歡迎,清北也搶不到,被MIT錄取了,現在在普大數學系讀博中。
說到這里倒是奇怪,中國中學生數學世界第一,但數學界中國連世界前十都擠不進去……
令人唏噓不已啊!
“你覺得不可能?”姜林目光從表格上收回,瞥了一眼文棟。
“我……”文棟遲疑了下,小聲說道,“那可是滿分金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