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沒有預期的,我拍攝這部網劇的時候別管外界怎么說我,但我知道這部網劇肯定不會撲街。”
余小樹搖頭笑道:“可現在這樣的成績我前兩天在豆乎也說了,有點虛高了。”
榮維欣道:“為什么??”
“我認為都是同行的襯托吧。”
余小樹說道:“有時候不是因為我們太好而是因為同行太弱,這才導致《傳聞中的陳芊芊》成績虛高了。”
這話讓臺下的鄭峰咬牙切齒的說道:“果然還是一如即往的膨脹。”
可其它現場觀眾卻笑了起來。
這話太絕了。
可不就是同行襯托嘛。
有梗。
榮維欣心中一喜。
她采訪最害怕遇到的是一板一眼的人,因為這樣會讓訪談變得嚴肅,畢竟訪談是一檔娛樂性的節目,如果嚴肅缺乏娛樂性,那么收視率很難高。
畢竟這又不是法制在線。
“那余老師,你對《傳聞中的陳芊芊》的批評接受嗎??”
榮維欣繼續問道。
“我沒有什么接受不接受的,一部網劇是要交給觀眾去判斷的,所以不管大家怎么批評我都不會有什么意見的。”
余小樹渾不在意的說道。
榮維欣繼續追問道:“那么現在很多人說這部網劇是偽女尊,是披著女權的男尊位,說你是碰瓷女權,你也能接受這個觀點嗎??”
這個問的就比較尖銳了。
有些導演是容不得別人批評的,有些導演認為觀眾是垃圾,有些導演認為觀眾不配欣賞,還有些導演一聽別人批評自己的作品就瞬間像個刺猬一樣要扎對方等等。
這個在地球上正常,在元星上同樣正常。
榮維欣采訪過不同的導演,編劇,可像余小樹這么淡然的很少。
這如果是裝的,也太厲害了吧。
“有人說過,作品是鑰匙,觀眾是箱子,如果你想要打動觀眾,那么你就得把箱子給打開,也有人說應該反過來說,作品是箱子,觀眾是鑰匙,你得配觀眾的鑰匙。”
余小樹笑著說道:“可一個鑰匙不可能打開所有的箱子,所以,有人打不開箱子,那么自然就不會喜歡,我認為很正常的,但是關鍵在于你是基于哪個立場來認為自己打不開箱子。”
這個話題再聊下去就有點高深了。
榮維欣卻并沒有打算放過這個話題,因為她突然覺得這個話題恐怕會值一個熱搜。
于是榮維欣繼續道:“余老師,有沒有通俗易懂的解釋一下??”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討論,就是很多電影人常說的一句話。”
余小樹道:“這句話叫做你是否看到一只雞。”
榮維欣有些錯愕:“余老師,這是什么意思??”
余小樹笑著解釋道:“說有一個著名的導演拍了一只短片,然后呢這部短片很短,就5分鐘左右,主要是一部城市風光片,基本上都是城市的高樓大廈,酒吧,游戲廳,酒店等等都是應有盡有,然后這部短片給元星上一些沒有經過文明開化的人看,他想要看一下那些人看完有什么效果……”
這個故事其實是地球上的一本《電影的本性》里的故事。
主要就是把短片給土著看完,土著卻是興高采烈的討論一只雞,可這個導演拍片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拍雞,他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拍過。
然后呢??
然后最終發現了這只雞,但時間極短,短到一般人根本不會發現。
可偏偏這幫土著發現了。
為什么?
很簡單,這是因為那只雞是他們最熟悉的。
他們認識那只雞,對于其它的卻并不關注。
所以,講完這個故事后余小樹道:“而一部作品很多人有可能只會盯著自己眼中的那只雞,但是你看到的雞只是你眼中的那只雞,這取決于你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你的全部的人生經歷,就像《傳聞中的陳芊芊》這部網劇,你認為是這樣的,他認為是那樣的,我認為這個根本不重要,爭論來爭論去并沒有什么意義,他們各自的認知決定了自己的認知。”
現場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