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后一般是別人稱贊的。
看來高滔滔也不甘寂寞的女子,咱們大宋的太后皇后一個個權力欲都這么強么?
不過有了高皇后的話,章越知道如今官家對自己再大的怨氣也要憋著。
否則不是辜負了妻子識賢之名。
章越道:“臣感謝皇后娘娘顧全。”
高皇后點了點頭沒有再說,章越當即告退了。
事后章越方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來當日高滔滔身旁有一個內侍不小心說漏了嘴,將此事說給一個國公夫人知道。
這位國公夫人又是汴京有名的大嘴巴,故而這件事就這么傳出去了。
最后的結果是,章越得了敢諫之名,官家得了納諫之名,至于高皇后得了賢后之名。
官家與章越便罷了,最要緊的是高皇后的賢長孫之名,被汴京士林傳揚開來。
章越方才明白原來自己和官家都成了陪襯的背景,將高皇后的賢名襯托得高大了起來。
不愧是被后世稱作女中堯舜的女子。
不過雖成了陪襯,但章越卻因此在朝中有了個直言敢諫的名聲。盡管如今上朝在朝官中仍是官位最低微的,但自此以后不少年長章越幾十歲或資歷深的官員都是主動將朝廷及衙門的事道出章越知曉,主動相商,顯然很是以他的意見為重。
名聲也是這般漸漸來的。
而本待辭官的章越便將辭疏收回,方在家中書房醒目之處,以作為自己的經驗教訓,提醒自己免得再犯沖動。
事后更出乎章越意料之外的,皇子趙頊也送了章越一幅字。
字里是唐太宗的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小皇子也是對自己直言諫君表示了欣賞,但盼自己也是能時時這般規勸他。章越親自給皇子回了一封信,估計小皇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信中言自己的讀書心得。
曷盍嘗觀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
信中章越鼓勵皇子務學當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章越與皇子不斷有書信往來…
皇子常常是以古人詩句問文章比如韓愈的原道,向章越請教。
章越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一封信給他。
總而言之皇子的謙虛好學令章越給予了他十分的好評。
如此治平元年即是過去,治平二年到來。
西夏國主李諒祚再度率軍猛攻陜西,宋朝邊打邊談,一面抵御一面派出文思副使王無忌前往以責備的名義進行談判。
李諒祚回國書,歸罪了章越等三名宋朝使臣無禮傲慢,要求嚴懲。
王無忌進行申辯,李諒祚索性再度發兵入寇,陜西一路邊州在西夏人的兵鋒之下可謂一夕數驚。
參知政事歐陽修上疏,要求宋朝不可一味求守,而是應轉守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