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賣和典賣雖一字之差都差別大了去。
典就是抵押,對方拿一筆錢買下房子使用權,等房主寬裕了再用同樣的錢買回去,在這期間買主等于白用這屋子。
如此買主不用付房租,除了利息損失可以白住。賣主能夠籌得一筆錢周轉,同時房子還在自己手上。章越聽了心底一動,仍是問道:“大哥不是已去建陽找岳丈幫忙了?”
“趙押司雖說答允給你們一個月內將錢還清。但萬一大郎去建陽籌不到錢,咱們先行賣屋,不至于被人壓價太狠。”
“依保正之見,抵賣值幾何?典賣值幾何?”
當初章越一直不明白,章家城中有鋪面,鄉下有百十畝田產,怎么說也要住個幾進的大宅子或搬到城里住,為何一家擠在這城外小樓里。但他聽說別人給這樓屋出的價錢后,還是不由乍舌。
如此一棟兩層的樓屋當初自家買來竟用了一百五十貫,而且這還不是臨溪的河房。難怪宋朝房價奇高,連堂堂宰相寇準在汴京都買不起房,人稱‘無地起樓臺相公’。
保正笑了笑道:“我又怎好隨意開口。”
章越心底有些懷疑問道:“那依保正的意思?”
保正道:“咱們先找買主,看看價錢,至于典不典的出去,賣不賣出去,還是要等你大哥從建陽回來再說。”
章越心想原來保正是一片好意,然后記起上一世看得論壇知識,然后道:“依咱們大宋的律法,好似賣樓前要遍問親鄰,先問族親,再問左鄰右舍。”
保正笑呵呵地道:“抵賣是如此,但要典賣不用遍問親鄰。”
章越算是明白了。
賣斷十分麻煩,房子賣不賣不是房東一個人說的算,要將親戚問遍,讓他們簽字畫押同意售賣,只要有一人不同意,你就不能賣。就算親戚都同意,還要問遍鄰居,最后才能賣給別人。所以在大宋典房要遠遠多于賣房。
“還是典房好。”
保正笑道:“是極!話說回來,咱們街坊也多是賃居在此。”
“哦?”章越這倒是不明白了。
保正解釋道:“咱們此街樓屋大半都是山上皇華寺的寺產。”
“皇華寺的僧人慈悲為懷,不僅對山下門市店鋪租賃錢收得極低,還不催租,甚至還借給他們本錢作生意。”
章越點了點頭,朝廷對寺廟免稅,而寺廟也充當這個時代的社會救濟的作用。
當然住這的人,也要遵守寺里的規矩并給方便。比如僧人來歇腳喝茶,要提供幫助,并且街上的店鋪貨郎不許賣酒肉之物給山上僧人,否則必收回屋子,追回本錢。
“你可先知會皇華寺,再去房牙那掛賣。不過皇華寺僧人一向喜歡急人之難,再說了我與皇華寺的監寺,副寺都是相熟,保證你吃不了虧。”
章越想了想道:“大哥去建陽交代我一切聽保正吩咐,既是如此保正安排便是。”
話是這么說,章越還是借了張高麗紙,寫了一張賣房的題門帖于房前。
次日,皇華寺一名副寺,一名監收下山問給章家這樓屋估價。
他也沒壓價,而是出一百二十貫抵賣這屋子,但典賣只能出五十貫。無論典賣抵賣,章家兄弟也可繼續在此住下,每個月只要納兩百錢的租賃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