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看向歡呼的眾太學生們,也是有些感觸。
這些學生平日最讓他頭疼,但最后最牽掛的也是他們。
“最后就是念些什么呢?”
以往太學每次私試公試之后,胡瑗即會召集所有太學生們聚集在崇化堂上,然后命人奏起雅樂,最后所有人齊唱。
或者師生們一起去投壺,去射箭。
對于很多大學生們而言,這些都是清苦學習生活里的那一點亮色。
李覯管勾太學后,當然也繼承了這一傳統藝能。
“諸位就一起吟李太白的將進酒吧!”
眾學生們哄然叫好,當即齊聲誦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章越雜在眾人之間,盡管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但在這么多人中吟誦這首《將進酒》時,心情自是不同。
堂外風雪連天,室內燭火微光,少年人的那份意氣,都在這首將進酒中了,仿佛回到百年前的李太白一起舉杯高歌。
堂上的李覯也是觸動,與眾學生們一起誦起了《將進酒》。
……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幾百名太學生們將這將進酒反復念誦三遍后,眾人都是大笑,不少人甚至舉動拍案,一如詩中的狂放之情。
李覯目視眾學生們道:“再誦一首蜀道難吧!”
“是。”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
章越但見不少老生舉袖試淚,對于這些人而言可能是‘畢業’在即吧。章越想起以往讀書時光陰,偏偏令自己印象最深都是運動會,朗誦比賽,社會實踐這些,往往就是當時覺得很無意義的小事。
至于妹子?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青春就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在眾人的吟誦聲,章越感覺就這么渾渾噩噩地結束了太學的第一年學業,渡過了菜鳥期。
公試之后,即到了年關,對于章越這些太學生們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祭灶。
太學生臘月二十四清晨祭灶。
各齋要各自祭灶。
齋長劉幾與眾人擺上灶糖,甜酒,這些是必備的,此外還有三道果盤,大棗、荔枝、蓼花糖。
這大棗、荔枝、蓼花糖是重中之重,為何?
為了取了好彩頭。
因為棗荔蓼等于早離了。
考不中進士,就得老死于太學,故而人人都盼‘早離了’。
大棗易得,至于荔枝則是用蜜餞或荔枝干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