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門外敲門聲傳來,陳襄笑道:“你師兄們來了,一會他們給你什么,就不要推辭,收下即是。”
“好的,先生。”章越言道。
陳襄推門后,但見門外早聚了一幫讀書人來……
“見過先生。”
章越行禮在旁道:“見過師兄……”
“什么?沒聽見……”
章越看向陳襄,陳襄笑道:“此人是你吳道吳師兄,最是沒規矩……”
章越知道陳襄門下最有名的就是孫覺,不過如今在外為官,其次就是章惇與這位吳道,其余人都是名聲不顯。
但眾人皆是笑著,沒有半點拘謹,章越覺得如此門下氛圍正適合自己。
堂上酒已備下,陳襄,章越眾師生們齊聚一堂,把酒聊天,倒也是其樂融融。
嘉祐三年波瀾不驚地過去了。
嘉祐四年抵至。
嘉祐四年開春后即是春闈。
比之嘉祐二年榜,嘉祐四年榜略顯星光暗淡了一些,但也是有一番龍爭虎斗。
放榜結果出來,狀元為章越的齋長劉幾改名為劉煇所得。
歐陽修雖沒有主考省試,但卻是殿試閱卷官。閱卷前他對左右道:“除惡務本,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
當時有一士人殿試文章論曰:“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
歐陽修看了卷子自信地對左右道:“吾已得劉幾矣。”說完即將此人罷黜。
當時殿試題目是《堯舜性仁賦》。
有一考生曰:“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
歐陽修大稱賞,認為是狀元之才,擢為第一名。
后來拆名一看知狀元是劉煇,旁人告訴歐陽修這是劉幾改名為劉煇。
至于歐陽修誤以為劉幾所作的文章,卻是吳人蕭稷寫的。
得知真相的歐陽修是愕然良久。
不過歐陽修還是很有氣度的認栽。他將劉幾卷子又重新找出,看到里面有一句“內積安行之德,蓋稟于天”。歐陽修認為‘積’字近于學,于是提筆改為‘蘊’字。
至于榜眼胡宗愈是省試主考官胡宿的侄兒。
至于上一科棄旨的章惇,這一次卻得了一甲第五名。
可謂是高第。
很多讀書人們不明白,為何章惇狂妄棄旨,再考卻能得個如此佳名。
但是因冗官太多,天子要抑制進士初官。
除了狀元劉輝降授大理寺評事,榜眼胡宗痊授光祿丞外,其余進士都不得為京官,皆是以選人釋褐。
章惇盡管是進士第五名,也不過除授商洛縣縣令。
除了章惇,章越熟識的人中,蔡確也中進士了,出任邠州司理參軍。
這是選人最末階的官職,有州司理,司戶,司法,戶曹,法曹參軍等等,雖說是州官,但與縣主薄,縣尉平級,低于試銜知縣,更低于縣令。
即便如此,章越還是為蔡確感到高興。
除了蔡確,還有一人則是同齋的向七。
向七名次更低只是第五甲,必須守選,但即便是守選,不出意外日后也要為官了。
當日看榜,章越看著向七中進士的那一刻,是當場喜極而泣。然后被五六名商賈看上,圍著他好一陣爭奪拉扯,上演了榜下捉婿的一幕。
章越,黃好義看著向七欲拒還迎的樣子,也是好生覺得無恥,又有些羨慕。
至于本是同窗好友的劉佐則只是微微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