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才子故意壓軸而作呢?”
“也是不妨聽一聽。”
“念來!”
一人當場吟誦,眾人聽了一會,一時難以言語。
最后梅堯臣道:“這首雖佳,但不如這三首,再說這王魁已有一首登之了。不妨給其他才子些許機會。”
旁人笑道:“梅公說得是,我也以為此詞詞句雖佳,但比他前一首有反復之感。一夜之間,又怎有人能連作兩首元夕詞呢?”
“呵呵,但能得梅公這一語,此子日后也是了得了。”
“梅公,這還有一首。”
梅堯臣掃了一眼道:“更不如了。”
“梅公,這里有個青玉案的。”
梅堯臣道:“替我念一念。”
對方也是詩壇宿老隨手展卷念至:“東風夜放花千樹……好詞,這是何人所寫?更吹落,星如雨……好,好,好!梅公你看……”
梅堯臣已經是轉過身來,旁人也是聽去,這一句聽來已是如此恢弘大氣。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上半闕真是好啊!梅公!”那老者有幾分激動失態。
梅堯臣道:“倒是太熱鬧了些。”
一旁吳安持對吳安詩道:“其他詩詞梅公都有贊許數句,但此詩為何卻如此說。”
吳安詩道:“梅公眼光極高,或許到了他眼前方有挑剔之說吧。不知是何人所作?”
吳安持道:“上半闕蘇味道復生寫出也不過如此吧。”
“還有下半闕呢。”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是寫女子啊……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下半闕一出眾人盡數啞口。
上半闕既鬧既繁華的元夕,下半闕寫到了女子,在眾多女子之間追尋那么久,最后在燈火稀松處卻見了她。
詞到這里,眾人已是不知評價了。
一人詢問道:“梅公,以公之見,那那人到底代指何人?”
梅堯臣沉吟道:“我也不好說,我倒覺得此美人指得是汴京城,上半闕繁華似錦,下半闕看似寫看燈的女子,其實究其意象之推去,好似一個褪去濃妝艷抹的女子,只是在平常之間方是真味。”
眾人聽了梅堯臣之言皆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道:“梅公高見!”
又一人道:“我倒覺得不一定是汴京,正所謂語以復義為高,屈原以美人來喻君王。此詩間的那人未必不是代指陛下,甚至于天下。”
“然也。”
又一人道:“或許這那人真是筆者的意中人呢?”
旁人笑道:“如此意象高遠之詞,怎會用表于男女情愛,真乃小也。”
一笑道:“我等說得都不算,怕是要問問此青玉案的作者,怕是才知了。”
一人問著道:“是啊,說了這么久,還沒說到底是何人所作?”
一人看了詩詞落款道:“是浦城章度之。”
一旁正聽得熱鬧的吳安詩,吳安持聽到這名字,瞬時神色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