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書肆肯定早就收買謄錄官吏和彌封官吏,然后上下協作。
除了考試外,書肆還承包考生諸多事項,比如請號,通知考試信息,甚至中進士后同年集注,各種各樣的收費。
蔡確中了進士后欠了那么多錢,其中就包括給書肆的一大筆費用。
張籍有首詩。
詩名往日動長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學已行秦博士,南宮新拜漢郎官。
得錢只了還書鋪,借宅常時事藥欄。
今去岐州生計薄,移居偏近隴頭寒。
詩中這得錢還書鋪說得就是這事。
宋朝科舉風氣就是如此。
解試前數日,開封府,國子監考官人選也是定下。
右司諫趙抃,直集賢院王安石,鄭獬,直集賢院校理滕甫為開封府考官負責舉人之事。
殿中侍御史陳洙,直秘閣司馬光,秘閣校理李大臨,集賢校理楊繪為國子監考官負責舉人之事。
左正言王陶,秘閣校理裴煜主持別頭試。
宋朝已有鎖院之制,逢考試撰麻之官員皆當鎖院,不得與外人接觸。
具體是給皇帝起草詔書,其中有重要任命的內制官必須禁足。
至于科舉鎖院在省試殿試中嚴格執行。至于解試則執行不嚴。
京中一般是考官任命下達后,還可以住在家中,只派一名閤門祗候在旁監視。
至于地方解試更是寬松,因為解試考官都從外州調來的,故而考生遮道行卷,或爭相拜謁考官于旅舍,或者請好漢來威脅考官。
一位名為歐陽澈的官員給朝廷上疏批評解試制度言道。
蓋比年科舉,多為富兒貴族于詔旨未下之日,預以金帛結交考官…甚至考官之來,有求見于道周旅舍,有受燕于舉子之家者,有挾俠客而來,陰求賄賂者。
于是國子監考官命下后,眾考生們都是打聽幾個考官,想各種辦法請托。
不過眾人只知道主考官陳洙乃建州建陽人,字思道,是慶歷二年的進士。
副考官李大臨,字才元,成都華陽人。
楊繪,字元素,號先白,綿竹人,嘉祐元年登進士第。
至于司馬光不必多提。
章越一聽這幾個考官名字覺得滿意。
原來四人中司馬光與李大臨官聲都很好,算是清正廉潔,能夠秉公取士的。有他們主持考試,雖免不了請托之風,但也不會埋沒才華。
如此就算考不中,自己也不會埋怨什么。
看來人治也并不完全是壞處。上面的人還是會挑選官員的,并非所想象那樣從于私請。
章越正在如此想著時,陳襄找到了自己。
章越看到老師很是高興,這些日子都忙著行卷,去陳襄那倒是少了。
章越擔心被陳襄訓斥自己近來懶散,于是說了一番自己雖忙著靠關系找門路,但功課卻一點也沒拉下。
陳襄看著章越道:“將行卷的文章帶上,穿著素凈的衣裳隨我來。”
章越不敢多問,遵照陳襄的話作了。
陳襄打扮也很是低調,二人坐了馬車,行了一段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