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后水閣。
乃是殿試編排所所在。
出任編排官的分別是右司諫趙抃,翰林學士賈黯,侍御史知雜事范師道。
編排所的殿試編排官需干兩件事,一個是主管舉人試卷字號之編排。
還有一件事對考生劃定等次,此事本交由編排官一人處置,不過此事在景佑五年后,則由點檢官和編排官共同處置。
編排官和點檢官將從一百八十七名進士科舉人選出一百二十七名舉人的名次編排,定為三四五等,至于剩下的六十名則送至初考官定為一二等。
充任編排官的趙抃,賈黯,范師道都是當朝名臣,賈黯更是狀元出身。
編排所內紅燭高照,三名考官一拿到卷子即先是審定編排字號,不久聽聞天子親臨。
三名考官都是慌忙離席,他們都知道天子雖御極四十余年,但于科考之事仍再三垂意,白日考試至崇政殿一趟后,考后又御駕親臨編排所一趟。
天子聞言安慰三位考官一番后即是離去。
隨即御藥所的宦官又到后水閣編排所傳旨讓三位考官精加考校,說完后,兩名內臣捧來食案,其中都是天子御賜的酒食。
見天子如此重視,三名考官不敢怠慢,當即將一百八十七份舉人卷子封彌姓名。
彌封好的卷子,由編排官從卷首從玉篇中取字一一定了字號,然后送至謄錄所抄寫。之后抄錄好的卷子,先交給點檢官與編排官共審。
點檢官有決定等次的權利,但編排官只可監督,若擅自給卷子升等則會受到降官一級的處分。
次日,考校所內。
幾位點檢官與編排官一并詳定考卷。
兩位點檢官分別是孫坦和鄭穆,其中鄭穆是侯官人士與陳襄相善,并稱為濱海四先生。
五名考官先挑選六十卷呈至初等官,然后將剩下一百二十七卷排定名次。
考前天子親自定下五等卷的標準。
一等學識優長,辭理精純,出眾特異,無與倫比。
二等才學該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之中堪為高等。
三等藝業可采,文理具通。
至于四五等則不必再說。
也就是說幾位考官必須先篩出六十卷,換句話說一二等卷必須能令考官眼前一亮,至于三等卷就是挑不出錯來,雖有可取之處,但不足以脫穎而出。
幾位考官方才坐下,御藥所的宦官正要上茶,御駕親臨考校所。
五人考官吃了一驚,算起來這已是天子第三次親臨了。
以往天子雖看重殿試之事,卻沒有如此上心過。
五名考官以賈黯居首向天子謝恩,天子又是溫言安撫了幾位考官一番,之后又命內官前來親予幾位考官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