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用‘伏惟制策’來引用答之。
那么下面必須一段一段引用天子策問上的原話,根據此來下答。
利入已浚說明無法再以寬治國,必須轉而抑兼并,就要治國以嚴。
將當初放出去的籌碼收回來,權力收回中央,等到危機渡過再以寬,派發籌碼拉升股價。
秦朝失天下在于只嚴不寬,元朝則在于只寬不嚴,不寬嚴相濟就擺脫不了治亂循環。
譚嗣同曾說,兩千年來皆秦制,這句話有所誤。元朝治天下就是放養政治,與草原上部落制管理差不多,最后也失了天下。
同樣的草原游牧部落比中原王朝相比哪個不是治國以寬,最后也沒幾個比中原王朝長命的。
反觀大宋的勁敵西夏和遼國,都是組織化軍事化遠勝過之前的草原部落,同時又保留著草原部落的勇猛彪悍。
政府有序而民有序,這是理想之制。
但宋朝反過來政府無序而民無序,朝廷不許百姓殺牛,但民間牛肉屢禁不止,朝廷不許私渡,但民間私渡泛濫,朝廷不許百姓私釀酒,但民間私釀成風。
這是法濫民犯。
朝廷立法得不到執行,反而給了很多膽大妄為之人鉆了朝廷的空子,趁機謀取暴利,最后遵紀守法的人吃了大虧。
章越寫至‘法濫,則民不知所懼不知所止,民犯,縱有萬世良法也不能守。
寫到這里,章越見蘇軾已是寫畢,正上交卷子。
至于蘇轍也快寫完了,自己方才寫至一半。
此刻日是偏西,胡宿,司馬光等數位考官于殿中挪著步子。
章越汗珠從鼻尖滾落,他舉袖拭汗,提筆繼續寫至,伏惟制策有“周以冢宰制國用,唐以宰相兼度支。錢谷,大計也。兵師,大眾也。何陳平之對,謂當責之內史,韋弘質之言,不宜兼于宰相。”
章越寫到這里,略有猶豫,若寫贊同宰相兼度支,有些報答富弼,韓琦薦自己赴制科的嫌疑。
但相權次于君權,也是強莊的一部分。沒有強勢宰相,如何擔變法之任,沒有財權的宰相,又何談強勢宰相。
章越既是如此就要一以貫之,所以他在文中贊同了宰相應兼三司。
如此加強朝廷權力,同時宰相應是官家可信可用之人,久其任而待之考其績也。同時宰相又得具韋賢之賢。
理財若不得法,雖儉約但民不富,雖憂勤而國不強,其責任在于宰相。
此刻蘇轍也已是交卷,日頭正好被一片云彩擋住,以至于崇政殿上變得有些昏暗。
章越寫得已是汗流浹背,眾考官的目光皆是注視于他一人的身上。
章越此刻已寫至收束部分。
而于其末復策之曰“富人強國,尊君重朝。弭災致祥,改薄從厚。此皆前世之急政,而當今之要務”
陛下咨臣國事,臣不能盡其辭,唯所見者富室連我阡陌,為國守財爾。當今之際,使兼并之家不積蓄富厚,蠶食細民所得。抑豪強,伸貧弱,使貧富均受其利。
陛下咨臣富人強國之道,臣以為欲富其國,必先抑其兼并,然欲抑兼并者,必先強其干。強干為體,抑兼并為用,事有本末,不可顛倒,循序漸進,徐徐圖之,方為治國之本。
強其干則尊君重朝,弭災致祥,改薄從厚,法出于中樞,令出而天下不疑,謹而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