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隊”五號位軟弱也不是一屆兩屆了,事實上從1996年“夢三隊”奧尼爾+奧拉朱旺+大衛·羅賓遜的“三塔雄風”之后,隨著NBA進入后衛時代,中鋒凋零就集中體現在國家隊上。
2000年“夢四隊”征戰悉尼,中鋒只有莫寧一人,湯姆賈諾維奇不得不把加內特頂上去,半決賽差一點被立陶宛干掉。
2002年世錦賽,本土作戰的“夢五隊”幾乎沒有全明星參加,結果只得了個第六,憤怒的美國球迷強烈要求取消他們“夢之隊”的光榮稱號……
2004年雅典,“夢六隊”完全沒有中鋒,小斯和鄧肯客串中鋒,再加上拉里·布朗作死,只拿到銅牌。
2006年世錦賽,“夢七隊”總算有了中鋒,分別是霍華德、布拉德·米勒和波什,但這一屆都是二三年級的菜鳥,半決賽被希臘摁倒摩擦,又是第三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夢八隊”組織了全明星陣容,中鋒是霍華德和波什,這個時候“老K”教練接過了教鞭,他已經充分認識到中鋒位置上的危機,開始考慮如何度過中鋒危機。
堅持用小個陣容,用兇狠的防守逼迫對手,打快速反擊。
終于時隔八年再次為“夢之隊”正名,拿下金牌。
2010年世錦賽,“夢九隊”中鋒只有泰森·錢德勒一人,但“老K”教練的體系已經成形,他從未使用內線為戰術主導,堅持“快”和“狠”兩字方針。
幫助美國隊時隔16年,再次稱霸世錦賽。
因此,今年沒中鋒,“老K”教練根本不慌。
棄用大個子的戰術已經很成熟了,兩年前的土耳其世錦賽上,他已經嘗試用奧多姆打中鋒,死亡五小相當犀利。
嘗到甜頭的他,在這屆奧運會上將小球戰術打得出神入化,前幾場比賽,泰森·錢德勒一直打的是偽首發,場均只有11.3分鐘,而除了西班牙那一場,“夢十隊”場場爆款。
場均凈勝分32分,三分球命中率高達44%!
實際上打中鋒的,是詹姆斯和安東尼,拳王頂一會兒,就會被安東尼換下,他防一兩個回合之后,換成詹姆斯,兩人都是繞前。
畢竟,在后面扛不住。
但進攻端他們可以拉開空間,讓對手笨重的內線顧此失彼,總的來說還是利大于弊,關鍵反擊太快了!
“老K”教練除了不喜歡與小球戰術沖突的泰森·錢德勒之外,還不喜歡科比,因為他個人英雄主義情節太嚴重了……
打小球戰術,最關鍵的是快。
必須要速戰速決,必須流暢,必須要看見隊友,但科比是習慣一打五的,隊里這些小字輩,他根本看不上!
所以“老K”教練一直沒把胸口的“C”給他畫上去。
國家隊隊長胸口都有一個“C”,這是慣例。
在“夢十隊”,科比論資歷,論威望,做隊長都無可厚非。
但“老K”教練怕他當了隊長之后一肩挑的情節更嚴重,所以直接沒任命隊長,然而這并不影響科比的發揮。
打西班牙的時候,科比每打一個高難度,詹姆斯就沉著臉看教練席:
你們管不管,不管我可硬來了?
“老K”教練安排教練組都在熬夜,把科比的投籃片段都剪輯出來,然后找他單獨談話:
“聽著,我想和你談談投籃選擇問題。讓我們看看這些出手,它們都是操蛋的出手。當你擁有卡梅羅和勒布朗時,你不能這么打球。那損害了我們的打法。”
“老K”教練已經準備好承受黑曼巴的怒火了,誰知他只是笑了笑,淡淡的說:
“你沒錯,我不會再那么做了。還有別的事嗎?”
這樣的科比,讓人猝不及防。
難道是上帝的禮物?
然而并不是,科比其實并不認可“老K”的戰術,他更習慣于內外結合的傳統打法,也是高大中鋒的受益者。
所以,自從中國隊第一戰狂虐西班牙之后,他就知道內線虛的發指的“夢十隊”要完……
現在西班牙只輸了美國七分,而輸了中國隊51分,“老K”教練現在想的居然不是怎么限制屠蠻,而是他“操蛋”的出手?
那還打個屁!
雙方球員入場,伊戈達拉立即溜了過來,他就是個打醬油的,場均不過四分,跟拳王一個待遇。
“大騷蠻,艾瑪怎么沒來?”
這個家伙!
“她去拍戲了,而且國家隊紀律嚴明,不能自己出去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