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韞詩會的日子到了,玉皎準時赴約。
定國公府馬車從側門進入太子府,玉皎從馬車下來。
有黃門官笑容可掬地上前,“樓姑娘,您請隨我來!”
“多謝,”樓玉皎頷首,回望了一眼身后的玉蕤。
玉蕤一直緊隨著馬車,與她會心地一笑。
嫡小姐玉皎身上的淡黃金絲籮擺裙,是京城最好的繡坊定制的,襦裙用銀線勾勒出層層云霧如幻如仙,衣襟領口和袖口用銀線勾繪出纏枝雙生花。
裙擺上繡有蓮花圖案,足足五六層裙擺,由里到外,由長到短,隨她腳步行走,蕩出一片漣漪,仿佛真的步步生蓮,搖曳生姿。
玉蕤與嫡小姐保持半步間距,亦步亦趨地緊隨著。
今日,她身穿青色闌衫,束腰窄袖,頭戴黑色羅紗軟帽,足踏如意烏皮**靴,端的是玉樹臨風,龍章鳳姿,為不過分吸引人的注目,以一金絲軟絡覆面。
太子府亭臺樓閣裝扮一新,玉蕤緊隨著嫡小姐樓玉皎,在小黃門的引導下朝文華閣走去。
玉皎暗暗瞥一眼半步后的玉蕤,她款款而行步伐絲毫不亂,沒有初入華堂所現的膽顫驚恐。
玉皎暗暗稱奇,便對她放下心來。
玉蕤想起,第一次來到這,見到這里恢宏的氣勢和眼前的俊男美女,感覺自己像是陷入了一場旖旎的夢境中,驚嘆連連,連腿都是酥軟的。
上一世的她,只是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丫頭。
穿過回廊,上水上廊橋,一座三面通透環水的臨水閣呈現在她們眼前。
這,便是太子府最南端的文華閣,緊鄰液池是太子府最大的宴會殿堂,分為三殿和幾組裙樓,殿前褐廊下可坐上千人。
圣上擬旨著戶部撥銀兩,在原文華堂上翻新修建,可見圣上對此事的關切,對太子元宸的倚重。
文韞盛會主場設在文華閣中央主殿,各州府地方官刺史推薦來的學子皆在主場殿前就坐。前來觀禮的女眷則在裙樓,各府都有專人伺候著。
讀書人以能列席文韞盛會為榮,若能在詩會上嶄露頭角,更是祖宗保佑,祖墳上冒青煙的事。
公候伯等各府在主殿都為自家子侄設立專座,按品階在殿前一一排列開。再后面是太學的學子,最后排就坐的是寒門學子。
玉蕤陪著嫡小姐玉皎上了裙樓。此時,裙樓上已坐滿了人,皆是來此觀摩盛會的貴命婦及小姐。
貴女們精心打扮,有如牡丹般華貴的,有桃李芍藥般燦爛的,有梅蘭松竹般秀雅絕俗的,……
個個桃腮帶笑,美目流盼,就如花樹堆雪,環姿艷逸,嬌柔轉婉之際,說不盡的溫柔可人,美艷不可方物。
裙樓高臺微傾,只一眼,殿前的景象盡收眼底。
殿中的學子只需一抬頭,便能一睹各府貴女們的風采。真可謂是‘你在這看美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玉蕤戰在裙樓后端,抬眸掃去,越過殿內眾人,在大殿一角發現了那個熟悉的身影。
他穿一身深褐色錦袍,束一根玉帶,足踏朝天靴,腰間佩一柄長劍,威風凜凜站在那。
本以文字見長的人,偏以武藝謀生,是不是一種諷刺?
玉蕤杵著,望著他出神。
下邊那人像是感覺到什么,犀利的目光瞅過來,與她柔軟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兩人皆是一震,各自移開了眼睛。
這時只見殿前微微的騷動,原來,殿前現出一個身影。
玉蕤定睛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