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樓伯赟穿上朝服,上金鑾殿面圣!
聽到北燕五萬人向侵犯邊關,明德帝不由大吃一驚,怒氣沖沖望著兵部尚書,“朕怎沒收到兵部承送的邊關戰報?”
“北燕五萬余人侵犯我平陵關?”兵部尚書很懵,“陛下,微臣并沒得到邊關奏報,如何陳情?”
“王尚書,真沒有收到奏報?”
“國公爺,老夫好歹幾十歲,怎能拿這開玩笑?”
樓國公也是一愣,轉回身,“陛下,北燕趁著邊關守將不再,舉兵來犯,不得不防啊。偏將曹偉從邊關急報送,撫遠將軍忠心耿耿,唯恐邊塞守兵不敵,請求陛下發兵派往邊關!”
“老國公,撫遠將軍真是如此說?”發小的忠心,皇帝從不懷疑的。
“陛下,撫遠從皇宮回府,邊塞的將士堵在門口,……他與妻兒告別,跨馬奔向了邊關!老臣不管隱瞞,特向陛下稟明,請求發兵。”
樓氏父子忠心耿耿,保土衛國,這一點是毋庸懷疑的。
“老國公不必憂心!既有重兵來犯,務必嚴防死守。”皇帝臉色凝重,立時宣了旨意,“兵部聽旨,從西大營擇日發病三萬,派去馳援平陵關!”
“微臣領旨!”兵部尚書領旨。
“三萬大軍,誰領兵為好?”皇帝征求樓伯赟的意見,“老國公可有人選?”
“老臣老了,現在的年輕人杰出者甚重,……陛下圣意拳拳,欽點即可!”樓伯赟謙虛道。“陛下,微臣推薦一人!”戶部尚書斐景升出列,恭敬地說道,“國公次子樓蘅,在兗州任守備,可為主帥!”
“斐愛卿說得妙呀!”皇帝俯首笑,“兄弟二人聯手,定然堅不可摧!”
“陛下,犬子樓蘅尚需精進,實在不能為主帥,陛下另選賢良吧!”樓國公隱隱覺得不妥,拼力推辭這。
“樓國公,舉賢不避親,您就別謙虛了,”戶部尚書振振有詞,非常推崇。“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國公就不必要講究這么多了。”
“陛下,老臣的意思,應多多培養年輕有用的人……”
“哎,老愛卿不要推辭,我看就這么定了。”皇帝倒是很敞亮,還賜了封號,“兗州守備,賜右將軍一職,三日內回京,準備馳援平陵關!”
“謝主隆恩!”老國公代子叩謝。他心里雖然覺得不妥,心憂長子邊關烽火,沒有人可以派得上,兩個兒子一起去。
行軍打仗,糧草輜重先行。三萬人騎,吃喝拉散睡,無一不需統籌兼顧。首先,需戶部撥款,購買武器輜重糧草……等等,無一不要添置。
兵部既領旨,大小官員齊心協力,調派隊伍,籌辦物資,以最快速度,也用去三天多。
樓柏荃次子樓蘅,在兗州領兵。圣上召回樓蘅,回京上朝述職,接任將軍印領兵北上。
……
江岸停泊龍船十余艘在靜靜等候著。龍城延綿半里,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頭。
臨窗一桌坐著一個情誼少年郎,帶著二個仆人。這是玉蕤裝扮的,她以為沒人看出來。
“公子,吃點啥?”小二問。
她便低著頭,啞著嗓子道:“小二,給我們來三碗燴面,兩個燒餅,半斤牛肉和一份菜蔬即可。”
“好,……得了,給您記下了!”
小二哥一面說,一面朝她瞥兩眼,招呼她們坐下。
小二將食蔬端出來,三個人坐下默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