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勇的表情很嚴肅,他問道:“那天你們去紙廠采訪污水處理設備,是誰告訴你紙廠工人蕭建強和他的兒子是污水處理設備的實際發明人?”
李濤一愣,然后一回憶,這才想到自己采訪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環節并不完美,他說道:“是紙廠一名叫小王的工人說的。”
胡先勇又問道:“紙廠的工人說的,你們下來去驗證過嗎?”
李濤說道:“但是領導都在忙,蕭建強也在忙,我和江城電視臺的小文把注意力放在紙廠外的污水排放口,就沒有立刻去驗證。”
胡先勇:“也沒有問過其他同事?”
李濤:“沒有。”
李濤辯解道:“但是下來我們采訪了蕭建強,前天又采訪了蕭建強的兒子蕭銘,所有的事實都是證明污水處理設備就是蕭建強父子發明的。”
胡先勇將第二頁紙遞給李濤說道:“這是蕭建強的全部簡歷,他屬于頂替父親的崗位在紙廠上班那種,工作了幾十年碌碌無聞,并不是有什么技術或者會發明創造的人才。一個普通人遇到出名的機會,你去采訪他當然會亂說。”
胡先勇分析道:“紙廠已經說得很明確了,蕭建強屬于這次污水處理技術的實際執行者,的確有功,也被提拔為廠里的車間主任,但是你說這項技術是他們父子發明的,這個廠里來函了,說了不準確!至于他兒子也有功勞,應該是蕭建強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難,他兒子有過建議之類的。”
“可是!”李濤還想說什么!
胡先勇立馬制止說道:“李濤,你也是《江城日報》的老記者了,新聞講究的是證據,你說是一個廠里普通工人的信口之言有說服力,還是江城紙廠正式的公函有說服力?即便后者是事實,我們也不能拿《江城日報》的名譽冒險去報道。已經發出去的報道就算了,你今天寫的這邊不能發表了。如果你們還要寫紙廠的報道,就寫紙廠的污水處理技術對環保的促進作用吧。”
李濤泄氣地說道:“明白了!那胡主編,我先下去了。”
“下去吧。”
……
一周之后,曾黃偉、汪明東等人共同出資20萬成立了青山污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
兩周之后,在徐立偉的運作下,青山污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順利申請了《厭氧菌污水處理技術》專利。
此時的蕭建強在自己車間主任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蕭銘在準備一周之后的期末考試。
蕭銘看了下女神鄭璇雨,咬著筆頭思考著。
上次《江城日報》來采訪報道一直沒有發表,蕭銘就察覺很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目前三周過去了,該來的應該還是要來。
蕭銘笑了,也不知道紙廠那幫人在打什么主意,沒有盡快幫助自己把專利給申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