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雪晴為了能夠徹底解決這里的污染問題,熱情的接待眾人。
當大家看到一家企業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將農村的環境整治的這樣美麗,看到了污水經過兩個生物處理池變成了I類水,看到環保最頭疼的塑料制品能夠完全被降解后,眼睛都亮了!
《江城日報》的記者李濤也來到了現場,這是他第二次采訪蕭銘的研究成果。
時隔一年半,李濤沒有想到他當初采訪的高中生已經有了如此偉大的成就。
李濤對同行的記者說道:“相信盤古科技的技術,他們的極速早在一年半以前就能夠完美的處理工業污水,現在也一定能夠處理生活污水。”
李濤在溫雪晴的允許下拍下了監控錄像快進的一幕,塑料袋、塑料瓶被完美的分解,不留一點痕跡。
緊接著,李濤采訪了當地的村民,也看到了剛剛從地下抽出的有些泛黃的地下水。
他對鏡頭說道:“如果不是這次微博曝光,我無法想象。在發達的江城市城區邊界還有這樣的村莊,這里的人十多年來都是飲用這種水質。”
江城市環保企業的負責人們并沒有李濤這么興奮,他們作為專業人士當然知道盤古科技的污水處理技術肯定是有跨時代的意義。
但是站在企業本身,他們并不愿意接受這種改變。
目前,江城市對生活污水處理費的收費標準是1塊錢一噸,而企業的成本大約在6毛,有4毛的利潤。
工業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是1.6元一噸,企業處理成本大約有1塊,有6毛的利潤。
現在盤古科技的橫空出世,形成了科技的躍進。
躍進的結果是什么?是盤古科技和各大環保企業之間出現了技術代差,代差的后果就是壟斷。
壟斷的意思就是有盤古科技賺的,絕對沒有這些環保企業賺的。
環保企業要么放下身段購買盤古科技的技術,要么被淘汰出局。
但是無論是哪種情況,對這些企業都非常不利。
馬雨靈放暑假后,主動請纓在污水處理車間當志愿者,她熱情的為這些環保企業和記者們講述著污水處理的原理,希望這些環保企業,這些媒體們真的能夠為民眾考慮,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無污染的環境。
但是,各懷心思。
李濤激動著記錄著每一幀畫面,而環保企業的負責人們有些不耐煩了。
他們這次來的任務是評估般若村的污水處理成果,形成報告后向市場匯報,他們的意見決定著江城市未來的污水處理要不要走盤古科技的模式。
為了自己的利益,企業們已經給盤古科技打了不及格。
馬雨靈熱情洋溢講解一番后,發現這些領導們反響平平,她非常失落。
有些企業領導們說道:“什么時刻了?該吃飯了吧,走走走咱們去吃XXX家的燒雞公,這家的土雞好吃。”
“就是就是!十二點了。”
一大腹便便的領導對馬雨靈說道:“姑娘謝謝你的講解。”
在馬雨靈詫異的時候,環保企業的負責人們紛紛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