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歐洲、東洋等國家的考察團前來取經,他們對污水處理和塑料降解技術都感興趣,并且準備引進技術。
江城市和附近的民眾更是將這里當做了度假勝地。
一時間落后的般若村成為了眾人喜歡的香饃饃。
般若村的村民們也找到了除了重點耕作以外最好的賺錢方式,他們開飯館、農家樂,甚至賣水。
賣水?
賣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的飲用水,每瓶1塊錢,有人一天收入有兩三百塊,可比種田強多了。
做過生意的馬興明也找到了商機,索性開設了飲用水廠,直接將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灌裝到飲水桶里,聘請工人送水到家。
外面的礦泉水是平均是15一桶,馬興明是8元一桶,價格便宜質量不比那些所謂的礦泉水差,剛剛推出就爆賣。
高思綺作為生命科學事業部的負責人,這段時間代替蕭銘簽訂合同簽到手軟。
她笑得合不攏嘴,沒有想到污水處理技術居然得到了全國各大城市的重視。
高思綺相當自己的團隊在實驗室做實驗室,熬夜收集數據時,一個個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天終于收獲了。
蕭銘則是督促高思綺出臺了污水處理準則和飲用水準則。
這個準則比國家標準高了不少,但是被燕京、滬市等城市直接引用為行業規范。
在某種程度上,盤古科技在污水處理方面實現了壟斷。
全球,這項技術只有盤古科技擁有。
忍了許久的江城市管理者們終于在輿論的要求下向盤古科技開口,尋求合作。
蕭銘對江城市還是充滿好感的,畢竟盤古科技工業園的拿地和建設少不了當地管理部門的幫助。
不過江城市和滬市、燕京等最大的區別就是沒錢。
沒錢!的確沒錢!
以農業為基礎,靠落后工業起家的江城市本來就沒有什么支柱性產業,一座依靠賣地回籠資金的企業哪兒有什么錢。
江城市提出的要求就是希望盤古科技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廠,這錢先由盤古科技墊付,以后靠污水處理費慢慢還。
在污水處理費分成方面,江城市顯然比滬市要貪婪一些,要六層。
沒有辦法,畢竟江城市缺錢,沒有把污水處理費漲到2元一噸,大家都應該感謝了!
盤古科技同意了江城市的提議,但是污水處理費要分五成,剩下的五成由江城當地自己安排。
此外,盤古科技要當地的水廠配合自己升級改造設備,改造成功后盤古科技要接入管理和運營。
最后,盤古科技的投入抵扣土地款,土地款不再計取利息。
一二三點條件拋給江城市管理部門,讓大家很難抉擇啊!
可是當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家里紛紛購買馬興明的純凈水,用純凈水做飯、飲用后,家中年邁的老母親直夸水質好后,大家改變了看法。
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機構去做,讓民眾獲得幸福感是比賺錢更重要一些吧。
江城市管理部門下筆在合同上簽了字。
一系列大單和合同之后,盤古科技上了《新聞聯播》重點采訪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