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寒暄并且重申對夏國的友誼之后,中村向蕭銘介紹了松下現在的經營狀況。
今日之松下不是上個世紀的松下,他已經有當初的東洋巨無霸企業變成一家普通的跨國性公司。
當初松下引以為傲的家電類產品基本上不再是松下主要經營的范圍,能賣的賣能解散的解散,其中旗下的三洋品牌的家電業務還被海爾收購。
“夏國的企業真的很厲害!”中村在和蕭銘的對話中不斷的提高這件事,但是他也說道:“松下要發展也一定要舍棄家電制造業,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中村沒有說明白,但是蕭銘也聽懂了話中有話,也就是現在夏國相當牛掰的海爾、格力等企業其實是在復制松下等東洋企業上個世紀的老路。
松下過去創造的輝煌,這些企業正在引以為豪的經歷,松下今天面臨的困境,夏國的企業未來也一定會遇到。
松下現在的主要業務分布非常廣,從新能源到基礎化工,從半導體到人工智能,也從競爭白日化的消費市場轉到商用市場,從產品制造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轉型。
最簡單的例子有兩個。
第一,從2015年開始,松下新能源電池每年全球出貨量第一,不僅被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行業應用,也被米國國防部軍用采購。新能源已經未成松下主要的經濟增長點。
別看夏國人一直都說咱們BYD的電池多么牛掰,出口到多少國家,世界第一。很抱歉,全球更加認可的還是松下。
第二,在商用領域,松下快速發展,比如和夏國的海底撈合作開設智能火鍋店等等。
這種合作涉及到一整套的商用智能體系,不是一兩個智能家電能,一兩個人工智能影像夠解決問題的,也是目前夏國企業最缺乏。
東洋的人工智能技術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松下當然不會缺席。
商用合作曝光度不大,但是利潤高,合作周期長,這是普通消費者無法對比的。
你用海爾的洗衣機,可能用四五年就換成海信的,但是如果你用松下的整套商用服務體系,除非你這家公司破產了,不然就會一直使用松下的后續服務,這就是松下的聰明之處。
百年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有高低潮,但是他能夠一直活下去!這是夏國企業最值得借鑒的地方。
中村說道:“我們電池的研發部門和基礎化學部門在這里,工廠在你們夏國和東南亞等地方。”
錢怡補充道:“天市、羊城等地有很多松下的工廠,都是生產鋰電池的。一般都是西方等國家向松下下單,松下這邊做設計和研發,生產任務放在夏國。”
夏國,就賺點辛苦的人工費和環境污染費。
松下希望和盤古科技合作,中村說話也很坦然:“夏國那邊的人工費還是比東洋低,而且電池是污染性行業,你們的環保標準和我們比還有不小的距離。我說這話,希望你不要介意。”
“當然不會。”蕭銘嘴上是這樣說,心里卻非常不舒服。夏國發展這么多年了,最吸引跨國公司的依舊不是夏國的科技基礎,而是人工、是環境成本。
蕭銘也知道夏國正在這方面作出改善,但是要徹底改變夏國位于工業,科技體系末端的位置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