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的話倒是個蕭銘提了一個醒,跑手續花時間什么的是次要,要是依托于大學在學校內部設立碩士點,那么招錄的學生一定是經過全國統一的碩士招生考試的。
只要是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那么就有幾門是全國統一命題,學院只有對本專業命題的資格。
此外,學生過了學校初試線后,能否被招錄是學校說了算,學校對招生這一塊有獨一無二的權利。
而夏國有多少學校在研究生招生這塊有水分,大家心中都有數。又有多少人才倒在英語的前面,大家也很清楚。
蕭銘要建設基礎科學院,不是為了給這些學生頒發研究生文憑,讓這些學生背著學歷的皮子去找工作,而是要培養專業的基礎學科人才。
蕭銘也了解過包括江城大學在內的高校自然基礎類學科研究生的去出,除了極少部分能夠在國內念到博士,或者出國生造,將來從事基礎科學科的研究以外,大部分都是拿個研究生文憑轉行。
做老師或者去科技類公司工作都是不錯的選擇了,不少人基本荒廢了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
學數學的賣房子,學物理的賣汽車十分常見。
蕭銘要培養的人才,一定是自己挑選自己培養,這樣做才對未來的科技研發有利。
這些人才未來一定會被鎖定,那就是為盤古科技服務,至于是否擁有國家認可的文憑,這都是其次。
“我有一個設想。”蕭銘對李教授說道:“盤古科技和江城大學聯合成立基礎科學院。盤古科技借用江城大學招生和辦學,但是所有的學生都是由盤古科技自己招錄,這些學生可以是各大學院的本、研、博士生,也可以是社會類學生,我們的招錄不經過國家的統一招生平臺,所以也不需要辦理設立碩士點那樣繁雜的手續。”
李教授在學校做了這么多年,他一聽蕭銘的主意就說道:“沒有經過國家的統一招錄,那么這些學生就是黑戶啊!就不會有研究生的雙證,沒有證書誰愿意來報考呢?”
李教授給蕭銘提意見,說道:“我建議還是將你需要教授的課程放在我們現有的碩士點,從已招錄的學生中挑選自己需要的人才培養。”
沒有學位證和畢業證,那么盤古科技的基礎科學院和大馬路兩旁的培訓機構有什么區別?誰愿意報考?
李教授的問題是在問蕭銘,其實也是在問夏國的教育問題的本質,教育已經和證書掛鉤,你有證書那么社會就認可,至于你是否真正學到知識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
“那就把盤古科技的基礎科學院當做是一家民營的培訓機構吧,培養的是夏國未來科技的人才。”
李教授說不過蕭銘,反正江城大學的任務就是提供辦學點和部分教師就行。
這和江城大學目前與校外的什么CAD培訓、程序培訓、商務英語培訓班合作模式差不多,也有不少江城大學的教授在這些培訓機構里做兼職老師。
以教育培訓的名義向相關部門申請辦學資格,這就要簡單許多。
蕭銘婉拒了江城理工和滬江大學的聯合辦學提議,獨自成立基礎科學院。暫時租用江城大學的教室和宿舍,盤古科技基礎科學院就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辦起來。
深知蕭銘辦事風格的高思綺卻敏銳地說道:“我們的基礎科學院雖然沒有任何國家認可的證書,但是我認為我們做的是夏國當前教育界最缺乏的。未來說不準我們的基礎科學院會超越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