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銘是比較贊同的,農業的事情交給職業農業經紀人是最適合不過的,而且在推廣未來糧食工廠的同時,一定會擠占農民的利益,讓廣大的農民參與到未來糧食工廠的推進計劃之中,才真的是將科技造福于社會。
未來糧食工廠需求的工人數量肯定少于現有的農民數量,但是按照馬列哲學的觀點,事物是曲線向前的。
今天對未來糧食工廠的推廣就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對機器使用的推廣一樣,一定會有農民失業,但是會有更多的農民找到未來可持續的生存方式,而那些失業的農民也一定會找到自己在社會的定位,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蕭銘當即表態說道:“田院長提出的合作方式我很贊同,這是強強聯合,也是取長補短。”
田院長也知道,雙方要是能合作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合作共贏,而不是誰占誰的便宜。
因此他說道:“在合作模式上,我的提議就是我們雙方共同成立一家農業合作公司,貴公司負責提供技術和設備就行,人、工廠、地點、銷售等由地我們糧食研究院提供,利潤嘛,蕭總你提。只要咱們糧食研究院不虧就行。”
糧食的事情,關系到國家的安全。蕭銘當然知道其中的厲害,在這塊蛋糕上全部由盤古科技吃掉也不現實,而和學術性的糧食研究院共同參與最適合不過。
盤古科技終歸是一家科研公司,而不是一家農業公司,所以在農業上,盤古科技的重心還是在研發上不是在實施上。
蕭銘很大度地說道:“公司我們現在手里有,桑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歡飲糧食研究院入股。至于剛剛談論的股份問題,在夏國境內,盤古科技可以讓出最大的利潤,但是也必須掌握公司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必須要占據主導權。”
蕭銘提議道:“夏國境內盤古科技占股51%,糧食研究院占股35%,還有14%歸屬于各大未來糧食工廠工作的工人們。”
田院長原本預計糧食研究院只占30%的股份,沒有想到居然占到了35%,而且盤古科技還讓出了14%的股份歸屬于在未來糧食工廠工作的工人!
田院長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合作計劃書說道:“這是我的計劃,你看看。我們第一個合作從燕京開始,拯救那里的消費者。”
根據田院長的描述,蕭銘知道糧食研究所在燕京也有不少從事農產品加工的工廠,只需要改動一下就能夠和江城一樣成為生產能力超強的未來糧食生產車間。
當然,按照燕京的物價水平,糧食、蔬菜、水果、培養肉、乳制品等在燕京的銷售價格肯定會高于江城,但是會遠遠低于燕京超市正在銷售的同類產品。
錢怡說道:“燕京消費者有福了。”
蕭銘說道:“在合作之前,我需要看一看糧食研究院下屬平臺公司的銷售能力,這是合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