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以在某種意義下永生。”鄭璇雨說道這話的時候心中是無比的激動。
鄭璇雨和高思綺的團隊這段時間一直按照蕭銘給的思路,,詳細探索大腦的構造和人類思維模式,并且利用量子計算機,建立了全面的大腦模型。
宇宙真的是非常神奇,實驗室發現了生物狀態下的疊加效應。
盤古科技實驗室證實了幾十年前國外科學家發現的物質波斯納集群。
說的更直接一點,波斯納集群就是神經元中磷酸鈣分子的一種存在方式,也是神經元構成的主要物質,每一個波斯納集群包含六個磷原子。
這里的每個磷原子中分子狀態下的電子都有可能處于量子糾纏態,多個波斯納集群中磷原子的疊加和糾纏之后,人類就形成相當復雜的思維。
人類的思維不僅擁有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也擁有最偉大的感情。
這一切和以碳化硅為基礎的電子自旋的量子芯片有異曲同工之處。
有了這樣的初步研究設定,盤古科技生命科學實驗室設計了一個偉大的實驗。
鄭璇雨利用基因表達調控技術,在體外創造了微縮版的神經元組織(以波斯納集群為組),并且求助物理實驗室將量子芯片和微縮版大腦連接,量子芯片由連接了實驗室的監控系統。
偉大的實驗開始了。
此時的體外大腦細胞是沒有任何思維的,但是只要它有量子疊加狀態,那么就可以和量子芯片一起按照監控系統給予的數量進行一些計算。
果然!
大腦細胞給予了完美的響應!和量子芯片同步進行了一些復雜的響應。
后面的研究有更多的發現。
磷酸鈣分子在物理性質和碳化硅分子不一樣,磷酸鈣分子在活躍狀態下,分子領域的電子的自旋產生的疊加形態和碳化硅中分子疊加形態也會不一樣。
這就導致了神經組織和量子芯片在運算能力上巨大的差異。
神經組織更多的邏輯判斷和感情思考,運算速度慢,但也能夠完成復雜的運算。
盤古科技的量子芯片在情感上表達不足,但是運算速度非常快。
但是就性能而言,神經組織要更全面一些。
就像是人類,雖然不能短時間完成復雜的運算,但是人類有嚴格的邏輯思維,給出足夠的時間足總能夠計算出來。
有了這樣基礎的研究,高思綺和鄭璇雨的團隊算是打開了人類新世界的大門。
緊接著是第二項研究,也是最重要的研究,神經元芯片。
在人類大腦中創造微型的波斯納集群組織,該組織比完整的大腦審計系統要簡單許多,類似于一個微縮大腦。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可以完整的收集大腦的信息并且將其反映給青荷設備。
最主要的是可以和青荷設備進行雙向交流,青荷設備和它連接量子服務器的大量信息能夠通過該群集組織直接交給人類的思維。
而這個小小的群集,生命科學實驗室將其稱為——神經元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