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銘當然知道徐利民在說什么,他笑了笑。
錢怡有些驚愕,她知道盤古科技目前的技術,也知道盤古科技除了在南安非用常規的火箭發射過衛星以外沒有發生過任何大型航天器,0經驗的盤古科技怎么去火星救人?
徐利民給出了解釋,“可控核聚變在應用于航天領域發動機項目,我們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和詳細的實施方案,只是現在我們的技術不成熟,還會進行過嘗試。利用第一代可控核聚變作為發動機,抵達火星的時間也會大大縮短,通過可控核聚變造成的等離子噴射提供的動能計算,我們抵達火星的時間只需要不足三十天。”
徐利民來不及用青荷做動態圖,他直接用紙和筆畫著示意圖,“強大的動能能夠讓我們以不借助任何天體引力彈射的情況下以高于200KM每秒(光速為30萬公里每秒)的速度奔向火星,未來技術成熟或許是這個數據的數倍。以這個速度再加上未來幾天火星軌道和地球軌道之間的差額,我們會在三十天以內抵達火星。”
徐利民在草紙上寫道:“這還是第一代核聚變發動機,未來我們利用氦三作為原料,對發動機進行優化那么未來的速度將非常可期。”
就在錢怡尖著耳朵聽著這無比可期的未來時,徐利民又自己給自己潑了一盆冷水。
“這僅僅是理論上,因為目前我們的可控核聚變還沒有正式使用,還處于實驗室的階段,直接應用于發動機項目風險會更大一些。就看米國人愿不愿意冒險了。”
蕭銘的觀點卻更直接。
“我有說要幫忙嗎?”蕭銘說道:“我在精神上絕對支持米國人登陸火星的大無畏冒險精神,但是盤古科技自己也很忙,哪兒空幫他。”
蕭銘將徐利民畫的草圖推了過去,說道:“徐教授,你要記得你現在手上的重要項目,一個是可控核聚變的商用,主要是用于發電。一個是反重力項目,你的反重力階段開始實驗了嗎?”
徐利民嘿嘿笑了一聲,收起了自己的圖紙,他真的很忙,物理實驗室也真的很忙,沒有空幫助去拯救米國人。
至于基耶薩和布拉德華通過盤古科技在月球的通訊中轉傳過來的信號,蕭銘不介意將其交給NASA。
盤古科技這邊并沒有對核聚變發動機立項,NASA那邊卻坐不住了,向上級部門匯報火星的情況和NASA自己的評估以后,吉姆主動將《深藍》雜志交給President(怕404)。
在給國會和President的報告中,吉姆這樣陳述:“希望ZF能夠向夏國請求協助,目前來看也只有盤古科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能夠在一個月內抵達火星……我們有兩名優秀的宇航員在火星,他們正面對死亡,我們有昂貴的設備在火星……如果亞當號失敗,米國對宇宙探索的計劃或許將就此終止,再次重啟火星計劃和深空探測計劃很有可能是幾十年之后的事了,如果我們將深空探索計劃延后,這對米國的科技和社會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對人類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基于以上理由,NASA希望以米國以國家的名義向盤古科技發出救援合作申請……”
吉姆的理由非常充分,在NASA宣布亞當號遇到麻煩之后,米國內部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目前大部分的意見就是讓NASA終止任何載人深空探索計劃,所以的計劃在未來評估后再衡量是否繼續進行。
五十年前米國因為高花費低回報停止了載人深空探索,米國人也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更別說更遠的地方。
要是現在停止計劃,那么NASA下一次進行載人深空探索,說不定又是五十年后了。
五十年又五十年,這一個五十年夏國人追上了登月,下一個五十年呢?
吉姆給出的理由是完全有道理的。
但是米國方面會考慮很多問題。
第一,盤古科技的技術是否可靠?一篇論文是否就能夠說明掌握了可控核聚變及等離子發動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