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技術在小型飛行器的應用。
這是本次項目的官方名字。
蕭銘非常清楚本次任務將會用在什么地方。
小型飛行器。
小型飛行器能夠做什么?
一個是盤古科技正在進行技術攻關的反重力車。
這是未來人們民用的最重要出行方式。
一個是反重力小型作戰平臺。
兩者的原理相同,但是載重、安全性和速度要求不同。
以重量為例,反重力車的載重要求的載重不超過兩噸。但是該項目的載重噸數為50噸。
尺寸較小重大30噸除了戰斗機,蕭銘想不到其他產品。這還僅僅是普通載重,而起飛加速還要考慮重力加速度的影響,重量還會更大。
盤古科技的物理實驗室要通過反重力技術實現該平臺。
能夠將該項目的技術難度攻克,那么民用反重力車基本就是手到擒來了。
超級小初還大膽的制造了未來戰爭的模型。
“請主人和徐教授用青荷設備在虛擬中體驗。”
蕭銘戴上了青荷,進入虛擬世界。
在虛擬世界中,空中懸浮著一個大家伙。
如果非要用現實的產品去描述這個大家伙,它就是一艘巨大無比的空中航母。
準確的說,是空中反重力航母。
超級小初說道:“這是未來的空中作戰平臺,反重力驅動部分將由反重力貨運方舟改造而來。”
大型的空中物體就是一個活靶子,因此必須要護衛系統。
那么護衛系統由反重力平臺上的防御武器和停靠在平臺上的反重力戰斗機構成。
這些武器能夠有效的阻擋戰斗機和導彈的攻擊。
由于是依靠可控核聚變的反重力驅動,因此該平臺能夠在空中巡航幾年不用補充燃料。
如果再配備盤古科技研發的生態艙,里面的食物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水分只需要從云層中獲取即刻。
如果盤古科技再狠一點,該平臺上甚至一個人都不需要,全部是人工智能控制。
即便是需要人去控制,那也是人在地面的控制室。
設想一個場景。
人類控制員在地面總控制室戴著青荷設備,通過量子通訊系統控制著反重力戰斗機作戰。
這將是無敵的存在!
因為不需要補給,該作戰平臺可以全球巡航長達數年之久,海陸空通吃。
那時候米國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大國重器!空中戰隼!
這只是盤古科技對未來作戰平臺的設計,并未將該設計理念提交給相關部門。
但是非常巧合,當盤古科技的反重力方舟出現以后,相關部門也開始了有了該設想構思,因此才有了今天的小型反重力飛行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