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的核算全部完成之后,就等待著盤古科技的命令了。
米國學術界在看到盤古科技《深藍》的雜志以后,一直處于非常敏感的階段,他們看著月球的氦三核彈組裝,又看到螢火號從月球發射直奔火星,現在火星的衛星又捕捉到了螢火號在火星北極上方游蕩著,知道會有大事發生。
由于沒有量子通訊,所以火星上發生的一切,要十六到二十分鐘之后才能夠傳到地球,因此NASA密切關注火星的情況,他們可不會認為盤古科技時隔一年以后再次發射螢火號僅僅是為了拍攝火星的云圖。
因此,米國將自己的火星探索衛星調用到火星北極,一直監控盤古科技的行為。
蕭銘、鄭璇雨、高思綺徐利民、龔烈陽等人也在宇航部門的總控室。
和米國人需要十四分鐘才能夠得到火星的消息不同,盤古科技總部能夠及時受到火星方面的消息。
螢火號已經找到了適合的氦三核聚變炸彈投放點,就是等待總部的命令。
徐利民在征得同意總部的同意之后,按下了發射按鈕。
螢火號由貨艙改造的彈道艙打開艙門發射了氦三核聚變炸彈。
十分鐘后,氦三核聚變炸彈準確落在了指定的位置。
一瞬間,沖擊波帶著火星北極的巖土擴散開來遮天蔽日。
螢火號的光學攝像機,一下就變得昏暗起來。
為了避免被沖擊波帶上來的巖土覆蓋受損,螢火號調整了軌道高度。
此時螢火號拍攝到的圖片,整個北極圈全部被煙塵覆蓋,看不到里面的圖像。
螢火號的紅外線熱傳感攝像頭則是給出了讓人欣喜的結果。
冰層已經裸露了出來,而且在迅速的液化和汽化,在下部已經形成了湖泊,等待著幾個月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北極的塵埃大部分落定,氣候穩定之后實驗室就可以開啟第二階段的實驗——播種。
盤古科技宇航部門總控室發出一陣歡呼。
人們熱烈的鼓掌!
因為項目的性質,該項目不可能對外現場直播,讓全夏國人享受這份榮耀。
但是實驗室的人們都知道自己為這一刻付出了多少。
正是因為這種艱辛,成功才顯得尤為可貴。
這就是科技的魅力,人類能夠在地球上控制設備對火星精準打擊。
“祝賀!祝賀!”
夏國航空航天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今天也在宇航部門的總控室,對火星的科研實驗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掩護。
高思綺和鄭璇雨則是相互熱烈的擁抱著,她們兩人全程參與了項目的策劃和運行。
火星北極點的爆炸不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是兩人為之付出的是無數個日日夜夜。
相比之下,米國NASA則是一臉緊張,他們在焦急著調試著火星衛星。
因為剛剛的核爆沖擊波,米國的衛星系統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