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珠接著針腳繡了一個神情靜謐祥和,笑容可親的小佛站于蓮花心中間。小佛嬰兒模樣,身披金光袈裟,袖挽彩帶,眉心點著朱砂,閉著眼睛作雙手合十狀。
崔玉珠繡的是小佛祖。她曾經聽母親說過,有經書記載,佛祖如來在剛出生時身發佛光,目視前方,舉足走了七步,步步生蓮。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每個人剛生出來都是佛,同佛祖一般慈悲無垢,保有童心,只是后來見過了世間罪惡,才慢慢有了欲與求。
崔玉珠寓意在此。
刺繡女紅本來就是需要十足的耐心,正適合崔玉珠這樣安靜的人。而對于陳南英而言,女紅只是她其中一項才能,平日里她不可能花費那么多精力在上面,更何況雙面繡本就頗費心神,能學到這種地步已經算了不起了。
她原本一面繡了蝶戲牡丹,一面繡了臘梅報春,心里正得意,但瞥見崔玉珠的繡品時,心里一咯噔,有了不祥的預感。
怎么同樣的彩線,崔玉珠繡出來的就那么鮮活?
只是一個時辰很快到了,容不得再作修改。陳南英因注意力分散了,一個不注意便被針扎了一下,血珠差點污了整面繡品,最后收針之處便有些了瑕疵。
崔玉珠在繡品的右上角刺上名繡,也趕在最后收了針,最后連著名牌一同交上去。
她松了口氣,轉過頭看了一眼陳南英,見她臉色陰郁,似乎不是很順利。
這崔玉珠也很能理解,一針下去若有偏差,影響的便是整面繡品。若在平時還好,基本上都能補救,這卻是在比試中,時間有限制。
所以,按陳南英這副表情來看,應該是不小的失誤。
大概是涼涼了。
說不清是不是幸災樂禍,反正崔玉珠心情極好,都想哼歌了,這么一高興臉上便帶了出來。
只可惜陳南英正暗自懊惱著,不然看到了得氣死。
………
………
禮部分管此次征選的是太常司司長,此次征選已出結果,他正是過來參見皇后的。
上官皇后坐于上首,雍容華貴。
她問:“選得怎么樣了?”
“十二科魁首已經定好了,請皇后娘娘過目。”
他取了已定的魁首的作品一一呈上。
上官皇后溫柔一笑,“哦?”
“娘娘請看,這是第一魁首作的詩。”
上官皇后給了個眼神,她身邊的女官領會,取過那張紙,娓娓念道:“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上官皇后點了點頭,“意境不錯,確實可當魁首。”
“娘娘再看,這是另一魁首作的刺繡。”
女官先過去看了這一幅已經裱好的繡品,然后無聲地張了張嘴。
她接過繡品,將那作品呈與上官皇后,輕聲道:“娘娘,請看。”
上官皇后看去,只見這幅繡品約兩尺長,一尺寬,繡了一副池中蓮。
她忍不住用指腹輕撫,縷縷絲線間交錯橫生,錯落有致。她這才發現,原來那蓮花花瓣針法別具一格,竟用各色絲線繡出了漸變色彩,連著那清澈的水,以及鋪在水面上的蓮葉,有一種栩栩如生之感。
最令人驚喜的是站于蓮上的小佛,那臉仿若嬰兒,卻身披袈裟,肩挽彩帛,看上去有些憨態,但又令人覺得寧靜平和。
那袈裟用了金線與紅絲線繡出來,金光閃閃,又神圣非常。不得不令人贊嘆,當真好巧的心思!
不止構圖新奇,這么多的針法加持,看上去不像是繡出來的,倒像是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