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蕭翎開車帶著母親出發,前往蕭氏祠堂,為了吃福。
其實這種聚會蕭翎并沒有多大的興趣,跟同學聚會一個性質,主要目的不是聯絡情誼,而是各種吹牛打屁,捧高踩低。
唯一跟同學聚會不同的是,同學他基本還都認識,宗族的親戚他可未必認得全。
不過林海蘭的宗族觀念極強,總覺得親戚之間應該多走動走動,以前家里窮,也不敢走動,怕給人添麻煩,但現在知道兒子出息了,她更有底氣參加這種聚會了。
蕭翎也只能陪著母親一道。
車上,林海蘭突然問道:“阿翎,要不要給熙熙打個電話,讓她也過來一趟?”
蕭氏宗祠是可以讓女眷進入的,但這女眷必須是嫁到蕭家的,蕭家出生的女兒反而沒有這個資格。
這是宗法禮制決定的。
蕭翎明白母親的意思,如果熙熙能夠跟他一起去宗祠,那便間接的證明熙熙是他們蕭家的人,而不是他是柳家的人,那么他倒插門的身份便可以去掉幾分疑慮。
“媽,事已至此,算了吧。”蕭翎嘆了口氣。
當初倒插門的條件,就是柳家替他還了父債,他收了人的錢,如果現在動了別的心思,反而有些小人了。
“媽對不起你。”林海蘭內疚的道,情緒有些低落。
蕭翎笑了笑:“媽,沒事,現在柳家對我挺好的,我很幸福,這就夠了。”
林海蘭默不作聲。
她知道兒子因為上門女婿的身份,遭受了多少白眼,怎么可能真的放得開呢?
不久,到了蕭氏宗祠。
南都蕭氏,其實只是小宗。
宗有大宗和小宗之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始祖。
大宗經過一代一代的繁衍,枝繁葉茂,總會分出很多小宗。
小宗由于聚集地區的不同,又分為出不同的族群,族內又會分出很多房,房之后才是家。
這是比較常見的宗法制度。
當然也有不同的,這要按照各自宗氏的不同情況而定。
比如南都蕭氏,因為人口較少,族和房沒有嚴格的區分,蕭翎所在的十三房和十四房其實算是一個族的,要按族內的分配來算,他們就是大房和二房。
兩房加起來,存活在世的蕭姓人口也就三十幾人,也不好意思稱之為族,還不如以房來算,顯得體面一些。
這次祠堂作福,只有三天,因為不到年關,很多外出務工的族人沒有回來,參與的人也就二百多人。
祠堂門口立著一些牌坊和旗桿石,這都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嘉獎,而今變成后世子孫炫耀的資本。
因為沒有明顯的停車位劃分,蕭翎隨便找了一個地方停車。
“喲,這不是蕭翎嗎?做了上門女婿,怎么還有臉來宗祠?”走出不遠,就見旁邊的甬道過來兩人。
都是十三房的同輩,蕭羽石和蕭羽林。
這兩人是堂兄弟,跟蕭翎是同一個太曾祖父的。
“你們怎么能這么說話呢?蕭翎姓蕭,怎么不能來宗祠?”林海蘭不平的道。
蕭羽石冷笑道:“蘭嬸,他倒插門進柳家,就是柳家的人了,怎么能姓蕭呢?我們蕭家沒他這種不肖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