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萬物,雨露潤之,風雪摧之。雨露從云而生,風雪因云而現。故云乃萬物之始末。然云雪之神摒其滋養萬物之意。極極盡其懲戒之能,冰封諸島,奴役其民。
人民苦動詞苦于寒,終日祈禱,望得解脫。
天神永熾憐惜其民,與云雪之神戰于天宮之上。光輝所及皆為焦土,風雪所至滿目蒼白。終,天宮崩,云雪歿。永熾于北涼山立云之碑以鎮其魂,以省己身。
摘自云碑考佚名
若談及云頂處的景觀,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那片傳說中神戰留下的恒久焦土與其那仿若置身于云端之上的縹緲景色。但很少會有人想到那座位于恒久焦土中心位置,用某種不知名白石制作的云之碑。
據傳說天神永熾在戰勝云雪之神后,為防止祂于這片由祂的居所殘骸所化的永久積雪中復蘇,在云頂的中心位置樹立起一座高約三十米,寬約五米的巨大石碑,用于鎮壓云雪之神最后的一絲神魂。
在石碑上,有著一行行淡藍色的圖案,這些圖案拼湊在一起,構成了一朵又一朵形狀各異,但卻精美絕倫的雪花。
有學者認為這便是曾經云雪之神治下的文字,并稱其為云文。但也因此有人發出質疑,既然天神永熾鎮壓了云雪之神,那為何不使用名叫陽文的重櫻古文字,轉而去使用云雪之神的文字鎮壓云雪之神
在此疑問的基礎上,研究重櫻古代史與神話的學者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討論,然而沒有任何一個派別能夠說服其余派別,畢竟很難找到決定性的證據。
面對被現今學者稱為云之碑的巨大石碑。君主不禁想到了自己這段時間搜集到的各種神話故事。
不過她對這些沒有多少意義的神話傳說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很快便將思緒轉移到了應該如何尋找三笠這個問題上。
根據她取得的情報,云頂最近被某個科學家占據以方便進行某些心智魔方與風雪、寒冷之間有何種關聯性的實驗。
根據報道中的說法,這項實驗很有可能探索出控制風雪與寒冷的方法,從而讓擁有心智魔方的普通人擁有與云雪之神相似能力的可能。
這類消息總是很誘人的,足以讓人忽視掉云頂最近被封鎖這件事本身,降低人民的不滿。同時在激動情緒的影響下,這則報道也很容易讓人忘卻三笠失蹤這件事,從而讓這兩件事之間的聯系被大多數人自行切斷。
而剩下的少數人也很有自知之明地沒有去聲張,畢竟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聰明人”早已無聲無息地失蹤了。
綜合上面這些情報,站在局外人角度看待事情的君主很容易便能將云頂實驗與三笠失蹤這件事聯系起來。再結合雪松鎮最近頻繁傳出的有著塞壬特點的都市傳說,讓君主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不過在進入北涼山,抵達云頂的那一刻,君主發現了一個自己之前從未考慮過的問題三笠究竟在哪里
三笠確實有極大的可能在云頂附近,可是云頂雖說不上多大,但也不小。更何況塞壬和重櫻高層都不是傻子,不可能將關押三笠的位置明顯地暴露出來,也就是說三笠有不小的可能被關押在云頂之下。
這就更增添了君主確定三笠具體位置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