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變得嚴肅起來,正色道:“那位大人的目的,是迎回千年前‘厄運之戰’中被并封印的先祖遺骸。
你回去之后,告訴愛德華-諾頓,如果他希望寶貝兒子活著回去的話,就拿我族先祖的遺骸來交換。
我在此鄭重警告,絕對不能讓光明教團知曉此事,一旦我們察覺任何端倪,便只能遺憾地取消交易,后果會是什么,想必閣下心里清楚。”
比利原來的計劃,是要通過綁架李維索要贖金,逼迫愛德華出售艾米麗婭湖周邊的土地,再以房地產開發作為掩飾,挖掘尋找被封印的先祖遺骸。
這個計劃的最大好處,在于不會讓人知道此事與黑暗種族有關,可以免除后續的很多麻煩。
只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今事情已經徹底敗露,自然沒有繼續遮掩的必要。
“厄運之戰?”洛菲絲疑惑地沉吟了一聲,在她的記憶里,歷史上并沒有所謂的厄運之戰。
“厄運之戰是我們黑暗一側的說法,而你們光明一側則是稱其為‘曙光戰役’。”比利淡淡地解釋道。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異世界也不例外,奧星帝國存續千年,自然也發展出一套屬于自己的主流歷史觀點。
帝國的歷史學家一般把世界歷史分為八個紀元,分別為創世紀元、遠古紀元、混沌紀元、黑暗紀元、黎明紀元、光榮紀元,以及如今的時代新紀元。
至于新紀元最終會如何命名,那只能由后世的歷史學家來決定。
在黑暗紀元,世界幾乎完全被黑暗種族掌控,人類被奴役、被蹂躪、被肆意屠戮,只能卑微地茍活著。
約莫在一千八百年前,人類英雄凡爾納宣稱得到光明女神芙拉的啟示,建立光明教團并領導起義。因起義發生的地點在莫里斯敦,故而被后世學者稱之為‘莫里斯敦大起義’。
莫里斯敦大起義是黎明紀元的開端,以此次起義為標志,人類先輩拉響了反抗黑暗種族的序幕!
其后八百余年里,各種起義此起彼伏,人類不斷通過斗爭擺脫奴役獨立建國,又不斷遭到黑暗種族反撲而覆滅。
根據不完全統計,此期間人類建立的大小政權至少超過六百個。
直至1015年前,克拉克-奧斯塔大帝領導聯軍擊潰黑暗種族主力,掌控了北大陸絕大部分區域,于羅蘭城建立奧星帝國。
光明已然到來,黎明紀元至此結束,因應其歷史功績,凡爾納被稱為‘光明先知’‘極暗中唯一的星光’,克拉克大帝則被稱為‘光明守護者’‘帶來光明之人’。
建國前的最后一場戰役,是聯軍圍攻血族在北大陸的最后一個軍事據點古德拉要塞,這便是史書上記載的‘曙光戰役’。
曙光戰役之后,北大陸的黑暗種族已不成氣候。在隨后的光榮紀元中,由于光明信徒的不斷獵殺,有一部分黑暗種族徹底滅絕,但還是有相當數量的黑暗種族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一直繁衍至今。
這些活下來的黑暗種族之中,一部分選擇遷徙到荒涼偏僻的地域,另有一部分選擇通過魔法偽裝,直接潛伏在人類社會當中。
‘那位大人’神秘老者屬于前者,比利則是屬于后者,而基于血族的種族特質,潛伏的血族一直有與遠遁蠻荒的同族保持聯系。
血族并不像一些文學作品描述的那樣,死亡后會直接腐化成塵埃。除非是被圣光凈化,否則血族死亡后也會留下遺體,像世上絕大多生靈那般,慢慢腐化重歸于土。
只不過,其中有少數高級血族,死后會于體內凝聚出血紅色的水晶狀物質,血族稱之為‘圣血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