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迪肉緊地追問道:“是不是上次的事件,又有了新的進展?”
李維微笑著搖了搖頭,拿出一疊書稿遞給哈維迪,說道:“哈維迪先生,請你先看這個。”
哈維迪滿腦子都是疑問,接過書稿定睛一看。
標題是《艾米麗婭湖畔的少女》,作者署名是‘暗中守望的紳士’。
“這位‘暗中守望的紳士’,該不會就是小諾頓先生你吧?真沒想到,你居然還有寫作的愛好。”哈維迪道。
李維露出一個曖昧的笑容,不承認也不否認,說道:“閣下請先看內容。”
“那么好吧!”哈維迪應了一聲,細看起來。
書稿不多,只有寥寥數張,內容也非常簡單,講述的是一名居住在艾米麗婭湖畔的少女,到湖邊釣魚,再到樹林里采摘蘑菇、野蔥、野姜,再用這些天然材料燉魚湯與家人分享的故事。
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充滿著生活氣息,對風景與及烹飪的細節描寫得相當細膩,水平可謂相當不錯。
書稿之后,還附有四張照片。
第一張照片,艾米麗婭湖的全景,角落里有一名抱膝坐在湖邊垂釣的少女。
第二張照片,少女在樹林里,挽著籃子,彎腰采集蘑菇。
哈維迪終于認出,這所謂的湖畔少女,就是那天與李維一起逃出溶洞的珊娜!
第三張照片,少女在廚房里烹飪魚湯,用衣袖擦著額頭上的汗水。
第四張照片,少女與家人分享魚湯,一家人其樂融融。
文章是用第三人稱寫的,而相片中的少女也從未看過鏡頭,拍攝角度比較像是偷拍,站在讀者的立場,閱讀感受就如同躲在暗處偷窺少女日常的‘紳士’。
哈維迪此刻不禁感嘆,‘暗中守望的紳士’這個筆名實在是太妙了呀!
哈維迪看完書稿和相片,緩緩抬起頭看著李維。
李維笑道:“我知道貴報社旗下除了每日郵報,還出版一本面向富裕階層的雜志周刊《芭芭拉時尚》,我希望把類似的一系列文章,刊登在這本雜志上。”
談到業務,哈維迪立刻認真起來,正色道:“我個人認為,文章寫得非常不錯,照片也拍得很好,但類似的內容《芭芭拉時尚》從未刊登過,讀者愿不愿意接受是個未知之數。
況且《芭芭拉時尚》是由另外一組人負責運營,我作為每日郵報的記者,最多只能替閣下說項幾句,并不能作出任何決定。”
“關于讀者接受度的相關風險,我愿意與貴報社簽訂一個對賭協議。”
李維拋出了一個異世界尚未出現的概念。
“對賭協議?這是什么意思,還請閣下詳細說明一下。”哈維迪疑惑地問。
“所謂的對賭協議,就是我們諾頓集團,與貴社簽訂一個協議,約定在貴社的《芭芭拉時尚》中刊登我司提供的內容若干期,然后再按照讀者的反饋分配所得利益。
如果讀者反饋好接受度高的話,由貴社向我司支付稿費,如果反饋不好,那就由我司向貴社支付廣告費。”
哈維迪心里明白,李維分明就是想白嫖廣告,但這個‘對賭協議’聽起來又好像真的可行,不僅對雙方公平,最重要的是,無論最后讀者反映如何,報社方面都是穩賺不賠。